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505(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由于苏俄并未向华夏正式派遣“外人员”,在华夏的还是沙俄时期的驻华全权代表库达摄夫,希望通过谈判解决西伯利亚问题,首先要想办法同华夏联合政府“建立联系”才行。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西伯利亚的华夏军队,在西西伯利亚活动的白军,以及聚集到塔基杨娜女大公和皇太边的保皇党,都是新生苏维埃政权的心腹大患。

    在华夏国会“商讨”是否谈判,以及该提什么条件时,华夏军队继续在西伯利亚大步推

    在华夏政府看来,甭沙俄还是苏俄,都是老。老是什么样?凡是经历过庚,江东六十四屯和海兰泡的华夏人,全都一清二楚。

    可惜取得的效果并不“显著”。

    库达摄夫已经同塔基杨娜女大公和围绕在她边的保皇党取得了联系,正遵照女大公的命令,在华夏政府没有取消他的公使待遇之前,尽最大的努力“抹黑”苏俄。

    苏俄要求谈判一事,华夏政府没有一拒绝,展青亲自接待了苏俄的外人民委员,“谈判与否,并非一人能决定,需递国会。”

    北六省和西北大兵已经“锻炼”来了,晋军和冀军还需要继续努力。

    联军的季攻势已经开始,海上一切顺利,陆上战场却接连受挫,尤其东线停战之后,德军可以大量-调东线队到西线作战,在联军对德军发起攻的同时,给予联军有力回击,并向之前被联军占领的地区推。德军在攻中开始使用装甲车和坦克,相当有成效。英军尚且能够支撑,分防区的法军却有了溃不成军的迹象。

    在恩河和圣米耶尔,德军推得尤其迅速,继续这样去,很快就会与伊普雷等突连成一片,届时,英法两军将有可能失去在过去三年中取得的所有战果。

    在《布列斯特合约》签订之前,托洛茨基就被解除了外人民委员职务,新任外委员完全遵照弗拉基米尔的意见行事。为了彻底解决问题,苏俄领导层再次表决,认为可以同华夏政府行谈判。既然《布列斯特合约》都签了,还有什么不能商量的?

    英法的目的很明显,战术布置也相当“迅速”,完全没有知会华夏军队,就

    为了延缓德军的推速度,联军决定以华夏军队为主力,在康布雷发起一场攻,引德军的注意力,以便于联军调集援军。

    布哈林等人的态度依旧,托洛茨基也表达了反对意见,基洛夫却定的站在弗拉基米尔一边。除了起义倒戈的沙皇军队,基洛夫领导的反抗组织是最忠诚于布尔什维克的武装,他的意见不容忽视。

    简而言之,华夏军队收火力,英法趁机歇气,顺便增兵。至于华夏军队会有多少死伤,并不在英国人和法国人的考虑之,就算华夏人死光了,不是还有国人吗?

    此时,远在欧洲的楼少帅也遇上了一些“麻烦”。

    白军和保皇党更在华夏军队之前。

    有了北六省军队和西北大兵们打的基础,后续队只需要扛着界碑继续行军。对这些兵哥来说,唯一要面对的困难不是俄国军队的抵抗,而是对西伯利亚气候的不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