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印时还要讲究一排版,不只一个人批一段,得几个专家搁在一块儿评,用不同颜
的墨区别,就像视频弹幕。专家们批评风格不同,对三国人
倾向不同,读者有所好恶,或者对掐,或者写文写评掐批评者,都容易炒起
度来。
崔燮是吃饱了回来的,不想跟着再用,就在旁边陪坐斟酒,偶尔夹一筷素菜。那些诗词散文的他不上
一个年的生员王之宁正要劝他少说这
不吉利的话,汤宁却抢着叫
:“不可不可!蒙书有什么可印的,我还等着你家的
绣像小说哩!《联芳录》我都要翻烂了,你就没什么新书可印?”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击
一章继续阅读!)
汤宁玩笑地说:“客气什么,我们不是还坐着你的沙发,看着你的藏书么?何况我们乡试在即,看看这对句,也算是复习了。书你先印来,叫郭才
替你作序,明年他考中
士,
了翰林清贵词臣,你这神童之作也就扬名在外了。”
他坦坦、一派正直地对前辈们说:“只是要请前辈们把关,所收的批注要批评得有理有据,或辛辣有力,或风趣诙谐,或发人
省的皆可。稿费便依着写小说的稿费,将来我这里要印成批评本《三国》,让读者边看书边看批,既能增添读书趣味,也能彰显批评者的才名。”
他卖书的不怕掐,还就怕掐不起来呢!
崔燮起朝几人拱手拜了拜:“晚生才疏学浅,读书未
,只怕书中多有谬误失漏,还要请前辈们斧正。”
崔燮答:“也有的。近日要印经书,之后准备再画几幅三国名将,印个绣像版三国。我还想劳烦各位前辈们一事——若哪位前辈读三国时写了眉批,或是有相熟的名士写的,晚辈也想收来印在书里。”
两个同样看小说的生员陆安和徐立言也争着要把自己作过批注的《三国》送他。只有郭镛还
持着《四书对句》不动摇,叫他先印几十本书来,把全县上
生员名士都送到了,定实了“神童”之名再
别的。
说着话,黄嫂便来送饭菜了。外间那几位生员带的书童小厮们帮着端来,满满排了一桌
。他们先前说话时就着茶吃了不少松瓤烧饼和云片糕,垫了垫肚
,对着满桌新上的珍珠
、煎酥鲫鱼、红煨羊蹄、蒸羊尾等
菜也还算从容,饮酒吃菜,聊聊诗词文章,偶尔说些考试的事。
明末就开始行批评本,金圣叹的批评本
浒传到二十一世纪还在书店卖着呢,他
《三国》时要是不加个专家评论,简直对不起金才
。
崔燮有些无奈于他的固执,更多的却是动于这般关怀,重重
,应
:“郭前辈放心,我明日就叫他们雕版。”
“就像……就像那本《联芳录》似的,正文后面夹着一页页的批评文字?”汤宁惊喜地说:“我便作过评三国的文章!还有书上的随笔记的眉批,回我便叫人将我那书与你送来,我也不要你的钱,你只要在
封印上迁安才
汤逸安批评就好!”
又着要他
书,看来神童在大明朝真值钱——话又说回来了,神童到什么时候又不值钱呢?他托了原
之福,现在还在算得上神童的年纪,又有这么些人为他打算,无论如何也该珍惜好年华,别轻易抛费了光
。
崔燮不禁笑了来:“不错,往后我若考不上
士,就在郭大人门
个清客,专门编些给学童开蒙的书,也混个名士当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