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116(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捧砚低着,抹抹丢丢地说:“我这些日给你念经呢,等回跟你了京,你念什么书我不就念什么书么。”

    办完了正事,他便带着随回嘉祥屯拜祭祖先。

    崔源理所当然地说:“自是要的私房银,我已被放崔家,再我的钱,神佛们就不能记公的虔心了。”

    崔燮恭喜了他几句,又把自己奉旨监读书,要回来把县学学籍转国学的事告诉了他。

    之前因为崔燮京,他们这对东主和掌柜的还商商量量地就散了不少经书祈福,崔燮到庙里时,崔源见他好好儿的,还成了国监的监生,就在那里“佛祖”“菩萨”“关圣帝君”“真武大帝”地祝祷了一遍,要去庙里替他还愿。

    崔燮微微摇:“你成天不想好好念书,想服侍人什么。这些日我在京里,顾不上你,如今有工夫,正好问问你:读书读到哪儿了?别跟我说你又读了哪个才的酸文,那个不算!”

    崔燮应:“学生定会努力科举,不负老大人厚望。”

    山里风,打着旋儿地起纸灰,扑得他满脸满都是。他甩甩袖,认蹬上,骑回嘉祥屯的庄过了一夜,转天又去庙里接崔源父

    他们俩还住在庙里,认认真真地盯着僧人念经,计掌柜派个伙计日常通传消息,商量印《金刚经》的事。

    戚县令如今只等着继任县令过来就要去山东上任,政务也不甚烦,就主动替他张罗了转籍的事。县学教官和训导虽有些可惜他不能在迁安科考,但生员贡监也是本地的政绩,崔燮又订了酒席请他们,几个清贫学官连吃带拿,也都满心喜。

    崔燮不了明朝人的信仰问题,便叫他从公帐上支银,别拿自己的钱替他填补。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崔燮差儿叫他呛着,捧砚忙端过茶来,问:“大哥你回京时还带我们父不?我还想跟着服侍你。”

    戚县令也替他兴,说:“当今天圣明烛照,自不能让你这样的神童遗贤乡野。你往后也要好生念书,不辍科场,别似我这样只得一个贡监份终老。”

    他不仅没影响升迁,反而因祸得福,在吏挂了号,往后可能还有机会调京里。他一个监生选官的人,原先只想着能县的知县就满足,现在却有了京官的广大前程在后面等着,还有甚不满的?

    纸钱渐渐熄灭,他用树枝翻动黄纸,叫没烧化的地方重新着起来。看看纸钱烧得差不多了,便站起来,拱拱手别:“以后我可能不会常来这边,到节日还会在京里祠堂给两位上香,刘夫人代令郎收一吧。”

,大度地说:“那徐氏已不是你继母了,她作恶与你又有何?何况天英明,有司秉公而断,我也没受什么委屈。”

    崔源父还在庙里替他盯着念经,京里跟来的随也被他支去庄上准备晚饭和住的地方。他独自一个人盘坐在坟前,给刘夫人母烧了几陌纸钱,告诉她们:“徐氏已经被崔郎中休了,陷害崔燮的罪名也大白于天,锦衣卫判了她放福建平海卫,她儿送她去了。我倒了国监,以后还想考举人、士,等我当了官,自会给夫人请一任诰命……”

    连他那副细瘦的材都跟着“心广胖”,脸上的皱纹也平了,光彩也生了,胡须也疏得通通的,不加滤镜就有文集封面上那么好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