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123(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林教官不止是《诗》经博士,还兼绳衍厅监丞一职。崔燮请假、请求走读都是跟他打的招呼,也算是在他面前混了个脸儿熟。

    他有记差的地方,别人也有。《孟》人人都熟,司业引证的史料却有不少生僻的,只有潜心学问多年的人才能从浩繁卷帙中挑捡来,授课时恰到好在讲解中。学生们听他讲的天坠,脑却跟不了那么,难免有些句记错或记漏的。

    不知不觉,就有一圈人开始围着那张桌补笔记,连午饭也顾不上吃了。

    翻着翻着,一名监生忽地失声:“司业释‘法则尧舜以为规矩’一句时,还引了《秋繁》的‘是故有巧手,弗脩规矩,不能正方员’?我记得竟有些模糊了。崔贤弟,你这笔记借我抄一笔……”

    他就喜好学的学生,不禁又提了崔燮一句:“你们过几天要复讲,到时候不必全遵我课上讲的来说。我讲的以大义为多,其中也杂了我这些年研读汉唐宋经学大家之作的心得。可你们这些学生读的先儒传注少,心中还未能发自己的解释,若是我这样通讲大义,就只能是复诵今日课程。不如先从训诂音韵手,详熟基础,也可言之有

    崔燮霎时心领神会——老师画重了!

    林大猷不知他在想什么,见他听了自己提就忽然笑起来,便以为他是学有所得才这么兴,微微摇,也几分笑意。

    墨条用着虽然麻烦些,他那笔记倒是叫人看了就喜。不仅容记得周密,字也规整,都是一格双行大小的颜的正楷。

    他不禁想起自己上辈上学时,全班同学的书都用彩圆珠笔和荧光笔画得绿绿的样中笑意转,五官舒展开,整张脸都明亮了起来。

    崔燮被他们活活挤到外围,背着小书包倔地站在门,暗暗叹:不愧国监生,就是学习!比他们迁安县那些开诗会、酒会、图书馆沙龙的才觉悟多了,难怪年年会试中第的大儿都是监生呢!

遇。”

    以后记笔记时得拿几枝彩笔,随记随把重来,考前复习时就着划过的知识背,超纲的可以放一放。

    这学生果然是个好学的

    他觉得这笔记相当有用,午《诗》经博士林大猷的经学课上,也照样记了笔记。不过这回记得就不敢那么投了,目光尽量落在老师脸上,只偶尔扫一页面确定位置,大分时间都靠手记。

    岂止这里,再翻到后面“齐景公涕而女于吴”一句的注释时,引自《吴越秋阖闾传》的“齐侯使女为质于吴,因为太波聘齐女”这段史料他也没听心里。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这位监丞对他的境况隐然有几分同,看他抄笔记也不那么反对,课后反而提了几句:“作抄记时不要这么一脑都写来,容易模糊重。学《诗》时要专务解析传注,对照《左传》史料和注疏就够了,如今《公羊》《穀梁》二传为主考官弃取,当世学者研究的也少了。”

    往日大家记的笔记都少,错漏的大都又是教官旁征博引的分,无大节,复讲时助教也不纠正,就糊过去了。如今着崔燮这本儿笔记一对,可就把记得不准的分都对来了。几人凑在桌前念着生疏的句记忆,零星有路过的监生也循着声音停来,边听边和自己记的相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