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172(1/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就在家里住着,崔燮也不用攒多少功课再请他指,什么时候灵来了,写一首半首的便去请他指。他的诗作步的倒快:最初时一首诗改个七八回还读着别别扭扭的,恨不能推倒了重写;写了几篇后就熟悉了韵格律。容暂不提,至少不必边写边背格律,自己心里想的句就是合辙押韵的,只需再炼字句而已。

    他虽是学着诗,倒也没太影响作文。

    约摸是那些诗本就不风轻盈,像文章多过像诗的缘故,他写散句议论时的手也还像写议论文,论、论据、论证清晰地在脑中列着,层层递。只是写到八比句、对句时,作诗的平仄四声规律就偶尔冒来,引得他不由自主地斟酌着想把“上”“去”“”三声间隔着用。

    幸好他还没作诗作迷,自己意识到后就有意克制,以免在这上面费太多时间,影响写文的速度。

    但这讲究格律的手法终究是在文章里留了痕迹,监里的博士、助教都是专家,月考时见了他的新卷,一就看来了。

    林监丞见他的文句略合音律,还以为他是听了自己的话,回家钻研了《曲律》,一面判卷一面跟几个同房的助教说:“这个卷断乎是崔和衷的,我看他议论的气就认来了。他果然听了我劝导,校了文章,你看这两句‘民安矣,犹若阽于危也;盛矣,犹若阻于岸也’四声转,如弦,颇有韵味。”

    哪个老师不听话的学生!

    林监丞的方式,就是叫人把他的卷工工整整抄了,接着贴在学堂外供人欣赏。

    崔燮已经有过一回了国学就想化鱼,溜边儿走的经验。这回再听到同学远远喊着“崔和衷”的名字,已然淡定许多,连面也不遮,穿辟雍走彝堂,在树掩映轻松如意地了学堂。

    同窗们纷纷恭喜他再度上榜,张斋仿佛与有荣焉地说:“我看和衷与费解元的文章也在伯仲之间,年纪还小他一岁,可说咱们北直隶的神童也不输与南边儿的神童嘛。”

    同窗们都是北方人,往年总叫南人打压,自有一不服输的心气儿,都笑着应和:“正是!都说南方多才,待三年后闱,那些南监的举京时,倒可推崔和衷与他们比比!”

    他们敢,崔燮可没那么大脸敢认,连忙摆了摆手:“我哪里算什么神童,都是各位兄,若比真才实学,我却比不过前辈们。”

    众人正想劝他别那么客,他却起拱了拱手,十分恳切地说:“愚弟读书日短,懂的甚少,正有事要请兄们帮助了!”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shibashuw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