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278(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崔燮晾卷纸,小心地收到卷袋里,看看天还早,便低起了五经题。守在考号外的府军卫士盯着他,惟恐错放过了作弊之举,见他抬又疑他要去恭,忙分一只看巡场官来了没有。

    五经科的考生数量不一, 《礼》《秋》二经光原文就能比《诗》《书》二经的原文加传注还, 考生自然少。而《诗经》因为占了“字少”“简单”“传注只用一本”三

    多亏了前些日度的模拟题,他的题速度倒练得飞快。到得晚饭时,他也正好完了最后一诗经题,索省了一餐,忍着饿检查完错漏,将题目抄至考卷上。

    两人讨论了一午也没结果,索先饱餐了特供考官的肴馔,吃罢饭再拿新递来的朱卷消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午饭、晚饭都是贡院供的,味还不及小学堂订的营养餐,质量更次,幸好已到了秋天气,吃着还没什么异味。

    清代朱卷汇编太了,还有评语!

    十二页卷纸已写了三页多,空的半页和后面八页则是留给字数更的五经题的。

    第163章

    崔燮将三来,从到尾检查了了一遍,看“圣人”前面空没空格,有没有犯到当今和他父祖的讳,有无错别字……都查清楚了,便对着朗朗日光誊抄到卷纸上。

这三四书题是五房考生必考的,竞争也格外激烈,五经题则只要和自己同房的考生相较,难度总比四书这三小些了。

    考卷从午就陆陆续续地送到考官房中,崔燮并不在得最早的一批,同期卷的也有两三人,夹在一堆朱卷里并不显。两位同考官虽然知崔燮也在这场乡试,盯的却是提前教的那几位考生,一边判一边议论着考生的答卷。

    天此时还黄亮亮的,从号房门外照来的光正落在卷纸上,离扶起码还得有一个小时工夫。他便闭着坐在椅上,打开脑PDF从至尾检查了一遍——这样查不耗目力,在脑海里看得又清楚又全面,比用睛看着查还快。

    作者有话要说: 这篇抄自清代朱卷汇编,蔡振武卷

    不过崔燮早好准备,这一天也没离过考号,解溲也是在预备好的恭桶里。虽说气味不佳,但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总好过考着半截儿叫巡场官来钤印,两个守军夹裹着去茅房,还要受着外帘官和军士看贼一样的目光。

    那号军极有风骨,绝不因他得好看就以为他不会作弊,全程不错珠地盯着他收拾好卷纸和草稿,又陪他到场收卷官,登记卷。收卷官签章用印,转手便将试卷弥封,拿去给誊录官誊录成朱卷,送到诗经房请同考官批阅。

    这篇“气清笔健、理足神完”,像他的风格;那篇“骨力凝、丰裁峻整”,看着也熟;最早卷的那篇虽然略有几句不够炼,却也“格律严谨、理法密”,是西涯公弟应有的文章……

    将七篇制艺从到尾查完,也还不到掌烛的时候,崔燮却不想再等去了,起对号军说:“我要卷。”

    崔燮单凭那本《王窈娘琵琶记》底本就在翰院尽了风,翰林院上差不多都知他的名字。两位同考梁储、张璞又是主笔杨廷和的同年,与他关系亲近,都曾看过那院本,也判过他给太伴考的试卷,略知崔燮写文的风格,判卷时就在猜哪份他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