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340(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成化帝所问的既然是如何能使诸臣各任职分,自己垂衣裳而治天,他自然就得从这里手——封建统治的基,就是君权天授之说, 论及君臣之, 治世之法, 都绕不开先肯定皇帝受命于天的正统。所以皇帝治之,自然就是天心,循天命,然后才能垂圣治而掌天

    且有君王之句对比,写臣这句也就有了格式,有了相对应的要求,反倒比全散句好写。

    他自己着李老师判文章的标准卡了卡,满意地留用了这两句,又习惯地写了个“何也”转换话题,引面一段关于君无为于上,臣分劳于的议论。

    “故君必率臣以图久安治之业,臣必辅君以树修外攘之功”,君臣上各尽天命而安其位,才能令朝廷昌和,百姓安居,万方归顺。

    已写了君,再就该写臣了。帝王要建治久安之业,就得靠臣治外战,上奉君命而靖平天

    他略组织了一语言,在稿纸上写:“臣闻帝王之御极也,以奉天心, 而后可以建久安治之业。”

    不过真要简单地直照意思来写,文章格式必定显得凌,诵读起来音律也不好听——他跟着李老师读书这么久,别的不说,至少记住了写文章要讲究文法和声律。文法无过于圆,声律要写得好看还是得靠比偶句,裁剪整齐,音声协和,读卷官默默诵读时也会觉得适意。

题都归到成化自己说的“未得如古任事之臣”上的答题原则。

    不过写完“何也”,他忽然想起来自己在前三场里已经用过两次这个词了。虽说考官可能不介意,他却是个对自己标准严要求的人,遂即把那个“也”涂改成了“则”,而后才论起“人君者,天之所授,以统一万方而临驭兆民者也。”

    写到这一步,君臣纲已明,文章中心已

    正论之后再略反论一,若“不然”呢?若君主不肯无为而治,则以一人之如何能理万机?百官不肯奉君劳事,各有司之职该如何运转?

    “臣对:臣闻——”

    两侧考位上的举们正凝神考虑碰上如何敷衍三千字文,他已提笔研墨, 在卷空两格的地方, 靠着右侧朱格工工整整地写上只占半格的小小“臣”字。

    君主逸,对应题目中的尧舜“垂衣裳而治天”、宣王“不劳而治”;君不劳,臣自然就要劳了,人臣劳于任事,平靖天灾祸、安抚域中万民,君王才能行无为之治。

    金殿奏对的文章也不用画句读,直接在刚刚写好的墨句上写“肃臣纪以奉天职,而后可以成修外攘之功”,两句都统摄在“臣闻帝王之御极也”的起首句,字字相对,例规整,足可当御前文章了。

    如此方能令三代之治重睹于大明。

    先把词写上, 再梳理脉络。

    对句与句实则就合成一个大的排比,所以即便是论臣,也得从“帝王御极”句连来,不能直写臣如何,而要写帝王如何驱使臣,使其好为臣之

    再从“无为”“有劳”两方面手,绕着圈兜着话把开治久安”“修外攘”之意扩写一百来字来占占卷面,就算论尽了君臣各自所安之

    因君王位尊任重,所以其常主逸。而臣是受天命辅佐君王者,须任事负责,所以臣常主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