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17(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荣枯门也早,一般来说到这个时候,其实僧人们都应该已经开始准备夏三月的安居了,但是荣枯现在离开僧团索居,他得在夏三月来之前找到能给他挂单的寺庙。

    “‘猃狁未灭,何以家为。’”

    李安然浅笑。

    前排车驾里坐着的是京中贵女,听法师说到动,往往都掏泪,一边手上着的金臂钏、银手镯让扈从给台边上负责收供养的沙弥送过去。

    和俗讲不同,戏台上演的多是俗世演绎,京中贵女们听完了俗讲,多半会绕到戏台那边,在看一会杂耍,听一会戏再回去。

    别人不敢说话,皇帝却笑了:“说得好啊。”他叹气,“狻猊啊,如你是霍景桓,武帝问你的时候,你会作何回答?”

    此时霍景桓的人望和军权都已经很,除了急勇退,似乎已经没有别的选择能保全自己的命了。

    报恩寺的俗讲,有些故事是经卷中的,也有一些荣枯从来没有听过,大约是法师为了贴近永安民众,特意编撰的。

    荣枯低忖度了一会,发现自己似乎并不能到老法师那么豁去。

    荣枯耐心听完了老法师的俗讲,却冷不丁听到有人呼唤自己。

冷汗。

    元容一大早就拿着帖往太学去了,其实以他的学名,本用不着什么帖,但是为了以防万一,李安然还是亲自给他写了一封帖,让他给大儒蔡凤。

    他到报恩寺的时候,刚赶上报恩寺的俗讲刚刚开始。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佛堂座外是戏台,待到这一场俗讲完毕,外戏台也就开张了。

    这报恩寺从魏朝开始就伫立在此,原本是不在永安城坊的,但是当今圣上登基以来,永安城的范围扩大了不少,一圈一圈地往外扩建,最终将报恩寺也圈在了坊

    皇帝将目光落在了李安然的上:“狻猊儿,你说呢?”

    六皇、七皇的回答倒也差不多。

    栾雀:“若是如此,那冠军侯也就泯然众人了。”

    所讲容无非是什么前世因后世果,回果报,前世行善后世享福之类的,倒也浅显易懂。

    四皇想了想:“若是我,必定和武帝乞骸骨归乡。”

    西凉被灭之后,整个西凉王室都被带到了遥远的周朝国都,背井离乡,远离故土。

    “若是儿臣,会这样回答。”

    “上师。”年轻人对着他行了一礼,“我是哲努啊。”

    “提婆耆上师,是提婆耆上师么?”

    前来听俗讲的大多数都是贩夫走卒,很多都不识字,拿喜怒哀乐,全都靠台上法师一张嘴,说唱就唱,说哭就哭。

    荣枯熟悉所有的经卷,无论是已经翻译成汉文的,还是尚未翻译的梵文原本容,他都如数家珍,甚至连一些比较偏门的故事也略有涉猎,自然知法师讲得是哪一卷经文中的哪一个故事。

    ——我有一片心,虽明知而故往矣。

    因为已经没有地方坐了,他便持着挂珠站在不远,看着座上的老法师绘声绘的讲佛经中摘来的故事,

    “游学至此罢了。”荣枯双手合十,微笑回答。

    荣枯这才想起来这个熟的年轻人是谁——前西凉王的次哲努,笃信佛法,当初他和师父,以及僧团滞留西凉的时候,这个比自己小了许多岁的年轻人一直想要寻师父受戒。

    “当然,你们也可以一起想想。今日畅所言,百无禁忌。”

    李安然却对这微妙的气氛浑然不觉:“武帝问他是否有意成家之时,其实已经在试探是否可以给他一个活命的后路,可惜他回答的是‘猃狁未灭,何以家为’。武帝为人酷烈多疑,亲尚且能说杀就杀,何况一个毫无关系的年轻将才。况且,霍景桓为人肆意,武帝尚且还活着的时候,他就敢在上林苑袭杀和自己的舅舅有私怨的李参军。若以己度人,没有一个君王会不猜忌他。”

    “父亲被带回永安之后,皇帝封了他一个顺义公,如今也在永安住着,当了郡主……”说到这里,哲努一闭上了嘴,“上师为什么会在这?”

    只是最后,似乎都会绕到“供奉僧侣”上。

    第18章 既然俗讲这么有趣,明日我也去看……

    栾雀默然。

    他扭循声望去,却看到一个年轻人挤过人群,艰难跋涉到自己边上。

    永安地界之中一共有五座寺庙,其中有两座建在坊间,分别是佛佑坊的报恩寺,以及同康坊的慈静寺——慈静寺是庵堂,荣枯不方便去,自然先去了报恩寺。

    年轻人生的温吞和善,倒是有些熟。

    五皇:“三哥,你别只是说说,毕竟这关系到自己的命啊。除了请乞骸骨,还能怎么样吗。”

    加上老法师神态自若,更能起嗓声响来模拟六,语调抑扬顿挫,倒是让原本枯燥奥的经文平添了几分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