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74(1/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可字里行间,满是郑家兄对妹妹一家的担心关怀。

    时至今日,钟应也只能从这几封回信,去推测当时的况。

    楚书铭和郑婉清乘坐的归国邮,中途因邮故障,换乘了远洋货

    那艘从国前往中国的邮,迟了两个月才辗转回到中国,而那艘远洋货却留在了奥地利,再也无法离开遭遇了德国封锁的国度。

    异国他乡,语言不通。

    楚书铭、郑婉清遇到了好心的奥地利人收留和帮助,依然没有办法离开。

    1943年,民国早已撤回了驻奥大使、领事,整个奥地利笼罩在战争与屠杀的血之中。

    即使他们保持沉默,也因为特殊的黑发黑,遭到难以想象的盘问与刁难。

    他将这些书信拿给樊成云,师父也是阵阵叹息。

    “楚家还存着几个远房亲戚,郑家却是一个人都不在了。”

    樊成云看了看郑家兄最后的信件,视线落在邮戳时间,“这恐怕也是他们家发的最后询问。”

    七十六年时间,战争动,足够两个大家族分崩离析、销声匿迹。

    樊成云也无比理解,为什么郑婉清失去了国的联络,更加定的留了来。

    因为,楚书铭不在中国,他就在这里。

    照片中年轻优雅的旗袍女人,独自一人抚养女儿。

    她学习德语,外打工,偶尔教授中文、音乐的空隙,在奥地利写了厚厚一摞汉乐府琵琶曲拾遗。

    楚慕理得整整齐齐的《木兰辞》《芳树曲》《乌生》,比遗音雅社最初的研究资料,多了几分郑婉清后期的思考。

    她清秀笔迹写“木兰灼灼,忠孝两全”,为《木兰辞》新录了一段琵琶谱。

    又于《芳树曲》的二十谱字旁,留慨:“芳树日月,勿愁勿妒勿怅矣。”

    唯独那一首《乌生》,字字谱谱,反复订正。

    黑红蓝三钢笔圈改的痕迹,占满了手稿的空隙,偏偏在“乌死魂魄飞扬上天”的诗句旁,净笃定落了一句——

    “死生无常,但求魂魄归兮,与我话。”

    钟应手中的拾遗稿,没有半句提到楚书铭,他却能够受到这句话藏的悲伤怅惘。

    恐怕年岁渐的郑婉清,已然知楚书铭不在人世。

    他若是活着,也该回来了。

    的悲伤,弥漫在安静昏暗的机舱。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shibashuw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