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塘镇逗留两日,路过县城略作停留,隔天便可看到童试放榜。
拖这好几天,并非冯知县阅卷太慢,而是应考的学童太多。考棚实在坐不,县试前后考了两批,每一批的
题都不相同。
在册人不足两万的铅山县,这次参加县试的学童就有四千多。
是不是觉很诡异?
史学界有两说法:一
认为,明代黄册只统计成年男丁;一
认为,明代黄册只统计成年男女。
不论哪,都不统计小孩,就算落
了也不计数。
但还是不对劲啊,学童和在册人的比例依旧对不上。
呵呵。
官府在册人,是给中央朝廷看的,有可能上百年没变动了,铅山县这边甚至一直
降。
只因人增加,赋税总额也得增加。一来知县不容易征够赋税,二来知县能截留的就要变少,地方官脑
了才会变动黄册。
实际征税的时候,又是另一系统。
以前靠粮,现在靠里
。
本不需要
册
,乡里乡亲的,谁还不认识谁啊,没有大族庇护就得
税。
“让开,让开!”
费如鹤年龄虽幼,却也算壮,一路把其他看榜学童推开。
他走到榜仰望——
第一名,费如玉。
第二名,胡宗儒。
第三名,费楷。
第四名:费瀚。
一直看,一直读,他自己赫然取中了。
第一百一十七名:徐颖。
第三百九十八名:费如鹤。
铅山县的乡试榜单,一共录取了400个学童,大概是参考人数的十分之一!
一般况
,县试只录取几十个,但那仅适用于正常州县。
北方最纪录是河南汝
,一次县试8000多人参加,录取800名左右。
南方最纪录是江西临川,一次县试10000多人参加,录取了1000多人。
参加县试的学童份很大,许多都是来
验气氛的。
也没有啥定额,通常十取其一,人太多就让知府疼去吧。
“爹,我过了,我过了!”费如鹤欣喜若狂。
费映环面无表:“过了便过了,不用去参加府试,你怕连府试题目都看不懂。”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shibashuw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