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你是这样的朱熹!
“难守节还有错?”陈立德顿时兴奋起来,认为自己抓住了赵瀚的话柄。
程颐说的?
这句话也是程颐说的?
赵瀚继续说:“这句话,可能还模棱两可。咱们再看一句:盖经者只是存得个大法,正当的
理而已。盖
微曲折
,固非经之所能尽也……权者即是经之要妙
也。”
(朱熹说:礼法固然重要,但世间之事,有轻重缓急之分。只有真正明白经义理的人,才能权衡其中利弊得失。)
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程颐,其父居然自己违背,而且还违背了两次!
(朱熹说:儒家经义,只提供纲领神,只提供正当的
理。细微之
,难以言尽。审时度势,应对变化,不生搬
经义,要灵活运用经义,才是真正掌握了经义的
髓。)
陈立德回呛:“此便朱
本意,我又哪里曲解了?”
陈立德对此无法反驳,顿时急得额冒汗,捶
顿足
:“朱
言,男女有尊卑之序,夫妇有倡随之理。既然夫倡妇随,便是男尊女卑、夫尊妻卑。丈夫即便无德,妇人也只能跟随!”
此言一,全场哗然。
全场轰动!
赵瀚收起笑容,表严肃,拱手向北:“若君上无德,臣
更当勤修德行,辅佐君上贤明仁
,此正是‘致君尧舜上’之理。”
陈立德立即抓住其中关键:“人亦不能尽者,是因为礼乐崩坏,凡人不能遵守纲常,朱对此痛心疾首!”
无数师生都惊得站起来,他们寒窗苦读,以程朱理学为尊。
“好,那就说更直接的,”赵瀚继续讲述朱熹语录,“陈师中之妹不愿改嫁,朱这样劝说: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自世俗观之,诚为迂阔!”
当然,陈立德比普通士更
,他还
略读过。
陈立德还不肯认输:“此段话,乃朱辩经,非朱
赞同寡妇改嫁。”
另一个老师大喊:“老匹夫,你真真该死,竟敢曲解朱之言!”
赵瀚摇:“朱
收纳的程
之言可多了,还包括那句‘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莫要扯那许多,朱收纳程
之言,赞成夫倡妇随之论,”陈立德冷笑
,“你说男女平等,你说夫妻平等,便是忤逆了朱
和程
!”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击
一章继续阅读!)
陈立德终于忍不住了:“若君上无德,难臣
还能造反不成?”
赵瀚哈哈大笑:“陈先生,在才疏学浅,不懂太多儒家经义。可要说到朱
,那还是有些研究的。
珠书院的藏书楼,有朱
的所有著作,包括朱
与朋友、学生的通信。这三年来,在
可是把朱
的著作都读完了。请问陈先生,朱
的著作,你又读了多少?”
“真是这样吗?”
陈立德顿不妙,关于朱熹的文章,他只认真读过,因为那是科举考试
容。
赵瀚环顾场上众人:“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这句话害了多少女?若是朱
泉
有知,怕要痛骂徒
徒孙,一个个都是数典忘祖之辈!”
赵瀚低查找朱熹语录,说
:“那再来看朱
说的其他话。朱
有言:礼之大
,固重于
矣,然其间事之大小缓急不同,则亦或有反轻于
者,惟理明义
者,为能权之而不失耳。”
陈立德已经快疯了,仿佛被颠覆三观。
翻开朱熹语录,赵瀚开始给朱熹正名:“朱在当中,记录了程
之父,让甥女改嫁两次的故事。朱
的学生不解,为何程
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程
之父却让甥女两次失节改嫁。陈先生,你知
朱
怎么回答吗?”
从来就不知,朱熹竟然劝寡妇改嫁,竟然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是迂腐之言。
赵瀚从怀里掏几张纸,都是他摘抄的朱熹语录,专门为今天的辩论
准备。
等大家闹得差不多了,等费元禄压辩场噪音,赵瀚才微笑
:“陈先生,这句话不是朱
说的,是朱
在书中收纳的程
(程颐)之言。”
至于朱熹的其他著作,闲得疼才会跑去读。
赵瀚微笑:“纲,绳也,法也,制也。无非指人位,这与人格有关吗?这妨碍人格平等吗?”
赵瀚继续说:“朱回答,大纲恁地,但人亦有所不能尽者!”
陈立德有些尴尬,他以为是朱熹说的。不过输人不输阵,再次嘴:“既然朱
收纳程
之言,便是朱
赞同此理!”
朱熹的意思很明显,守节是儒家纲常,固然应该遵守。但是,并非每个人都能到,不能把对圣人的要求
加于凡人之
。
陈立德心中暗侥幸,他还以为是朱熹说的呢,刚才差
就一起吼
来了。
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