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58章 天牢喜相逢(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他指了指最初带过来的那些留中奏疏,这番话有理有据,群臣一时无言。

    “这涉及到官制,同样不是今天能论完的。”朱厚熜轻飘飘地说,“仍遵旧例吧,朕说的这两不应,望都察院与六科给事中都记在心里。多时间去听、去看、去思索,呈上来的奏疏需要重质量,而不是重数量,重影响。”

    紫禁城中的西角门,江彬中圣明的陛也正说到言官:“风闻奏事、督查百官本是好事,祖制虽未授予言官规谏君王的职权,他们这么多年效仿旧朝言官多有犯上也就罢了。朕就是不明白一为朝廷要职,真的不用说话不负责任吗?”

    但对于后者,杨廷和却又不得不说:“言官所以品级低而授予不因言获罪之权,就是要鼓励他们畅所言。言官所言,陛准与不准,臣等时间自辩,朝廷这力还是应该费的。其他职官也是应该受得起评论足的,这免不了。若要言官必须通某项实务才能发表意见,言官品级便与其资历难以相称。”

    圣明天!天圣明啊!

    对于前者,朝廷诸臣也都是烦透了。

   礼来了四个,六科和都察院竟然一气被端了十七个言官!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江彬的模样让许多人心恐惧,这就是昔日不可一世的江彬吗?这就是天牢中会滋生的疯狂吗?

    死谏的名声虽好,距离死这么近的恐惧也很真实。

    “陛圣明啊!圣明啊,哈哈哈哈哈!”江彬被人锁回了牢房角落,但只在那里放声大笑,“这么多言官,一个个都是咬过老的!一个个都是咬的疯狗,都来了,你们都来了!”

    活了。

    朝堂发生什么大事了?

    正三品的礼右侍郎和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正四品的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两个正五品的礼郎中……那么多的好缺!

    “陛,若言官行事需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就失了设立言官之本意。”杨廷和现在只是耐心地解释着。

    新的希望!

    “朕虽然这么说,但言官还是要设的。只是朕以为,这是极重要的一个官职,有两不应。一不应真的风闻奏事,毫无凭据就肆意抨击,以至靡费朕与朝廷诸公的时间力;二不应毫无实务经历就对其他同僚的作为评论足,以偏概全而无需负责。”

    礼尚书已有人,剩的位置让许多人低压抑中的光。

    光倾洒在巍巍皇城,外金河中的波都漾起来。

    有些人忍不住哭起来。

    朱厚熜的目光看向了王琼:“王卿,吏从速把推拿来。至于礼右侍郎,诸事繁忙,先由袁卿在礼着人暂署,随后再会推。六科言官,就照急选旧例,阁推一份名单来吧,各一正一陪。”

    杨廷和居然败阵来,护不住这些人?

    江彬的脑很好使,他只从这二十一人的份就推测可能发生了什么样的事。

    “朕不求言官遇事必有方略,朕但求言官不是只知攻讦。风闻奏事、不因言获罪是天鼓励的态度,闻风就动、无据而攻讦却不是言官为官的德。朕要的文官是真如古时国士般德才兼备的英杰,而不是张目四顾竖耳旁听的官场警卫。摇铃警讯之辈已经太多,言官之才不应只用在这等小事上。因今日之事空来的这些缺……”

    “朕明白,就是要让百官,让朕也时刻警醒嘛。”朱厚熜,“当然了,有锦衣卫、东厂,外有六科给事中、都察院御史,犯了事还有刑、大理寺,文武百官互相弹劾更不会顾及自己是不是言官份。有这么多睛盯着,朝中还不是小人当?朕的统计不是在那里吗?”

    以那些文臣的一贯作风,怎么可能会允许这样的事发生?

    他顿了顿之后说:“如今有了档司,朕日后考虑言官升迁时,自会以其担任言官时所上奏疏于国事之效果为评判重。广开言路朕也认同,朕只希望通过这言路上达天听的,更多的是据实所奏、有理有据,是因事及人、论迹而非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