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戏明 第297(2/3)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思来想去似乎也只有刘存业亲自归家侍奉母亲了。

    瞧瞧这刚过了个年,可不就把他穷得厉害吗?像现在来给钱福炖汤喝那都是靳贵老母和药材他负责煲汤技巧的。

    要是真回老家去的话,刘存业反倒是能得到不少优待。

    众人俱是沉默来。

    文哥儿三人齐齐看向他。

    过了一会,刘存业也说:“我也有想回莞城去了。”

    刘存业平时不太说话都是默默地事,人缘算不得多好,也算不得多坏,就是样样都中不溜的那类型。

    这不,碰上同样暴脾气的家伙,两边不就打火来了吗?

    不过文里他们的经历不太一样,所以发生得晚一(绝对不是作者写着写着写忘了

    不什么时候职场新人都不太容易啊,刘存业这才从庶吉士转正,就得想回老家待几年再来活了!

    文哥儿听刘存业讲着京师的诸多难不免也有些慨。

    毕竟他自己都没钱。

    毕竟他好歹也是个榜兼翰林院编修。

    反正日总比在京师不敷来得宽裕。

    千钧一发!!

    好歹也是考过全国第二的人,刘存业在这方面倒是不怎么担心,他就是差不多有了底才会跟文哥儿他们说起这个打算。

    就是不知会不会批准。

    这大概得看刘存业的奏章写得够不够打动人。

    只不过即使是这样看着不算特别起的人也曾是因为读书成绩优异而闻名十里八乡的少年天才还在科举的千军万之中杀重围当上了榜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更重要的是,不是所有人都经得起这一两千里的途跋涉年轻人尚且可能受不了何况本来就多病的老弱妇孺。

    知晓刘存业已经拿定了主意,文哥儿三人发现自

    算来回家侍亲反倒是最省钱的办法。

    考虑到他侍奉母亲三两年以后估计会返京,很多人都乐意在他上投资——尤其广东还不是浙江、江西那科举大省,一个榜还是很值钱的。

    要知官场上那诸多应酬每一笔都是对他们这些寻常的新晋翰林官无比繁重的负担这样去他连托人捎钱回去都不到。

    注:

    钱福闭了闭,靠着椅背说:“……我有想回鹤滩去了。”

    文哥儿三人改为看向刘存业。

    自古忠孝难两全刘存业牵挂家中年迈多病的母亲,他们这些朋友也帮不上什么忙。

    怎地他也生归家的想法来了?

    照记载,本来应该发生在弘治六年

    钱福、刘存业回老家:

    左右初翰林院也没什么要,还不如顺从心意先回去给母亲养老。

    要说把刘母接到京师来翰林院的俸禄实在供不起那么多销,且他任职还没满六年,本没资格回乡省亲。

    刘存业见文哥儿三人都齐齐看着自己有不太好意思。他说:“我母亲已经六十多岁了,妻弱多病留她一个人在家里侍奉母亲我不大放心。我堂堂男儿却连堂上老母、家中妻儿都照顾不了又有什么脸面继续当这个官?所以我想向陛告假归家侍奉母亲,先全了孝,再以我这才困羸病之躯为朝廷尽忠。”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