吗?”
珍卿说喜是喜
,不过此间远离现代文明,生活久了大约也不方便。三哥又笑着问她:“不想在此间养老吗?此
比江平还清静。”珍卿把
搁在他肩上:“其实哪里都好,只要有三哥在
边。”
三哥轻轻抚她的脊背,温柔地在她耳边说:“小妹,你晓得吗?古镇上只有一个邮递员,那邮递员新近遭了横祸,两三天都找不
替代他的,这里的生活真正离群索居。我们在这里住一阵,外面的事都不必想它,好不好?”珍卿模糊地“嗯”了一声。
一早晨被陌生的晨响吵醒,珍卿发现天只是蒙蒙亮。她其中的一个职业意向,就是
个多语
的翻译家,平常就会自发翻译
东西。她想到孟震远先生讲的”三
“理论,前一晚睡着前就在琢磨,苏东坡的《行香
》翻译成德文和英文如何翻,她是在遣词造句中
梦乡。醒来还记得自己琢磨的句
,又继续琢磨起。
最简单的译法当然是直译法,尽量把意思翻译来就好,珍卿昨天晚上已经直译了一遍,英语的译词是这样的:
a boat is light as a piece of leaf,
o paddles are flyg as wild goose
the river is transparent as the sky
whose shadow ft cal water
the fishes turn over the irror of algas
……
跑到南边教书的吴寿鹃先生说过:翻译是两语言文字的统一。何谓“语言文字”的统一呢?所有词句都能转换对应吗?珍卿对翻译虽是初
门,但也晓得这是不可能的。
从前在培英的施先生说过,欧各国作品的语言互译,比汉语与其他语言互译容易得多。他们的语言对应的词汇多,语法有相近的地方,文化历史也有相类的地方。可中国文化太博大
,几千年的神话、寓言、宗教、历史、传统衍生
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化,想一一对应地翻译是不可能的。
比如《行香》中的“算当年、虚老严陵”,如何跟德文、英文的词语对应?再比如来
乡的火车上,有个乘客唱项羽的《垓
歌》,《垓
歌》
一句“力
山兮气盖世”,句中的“气”和“盖世”怎么对应外文?其实别说翻译格律诗了,寻常文章准确译成外文都不简单。
珍卿只穿上袜就
床,一边思索着一边在室
踱步。
时占主
的翻译原则,是尽量地不要以形害意,音
、形
都要让位于意
。但若只顾把意思直译过去,翻
来的唐诗宋词在外国语里不就成了寡淡无味的平常话?那么对外国人来说,唐诗宋词究竟有什么
呢?
中国的文字有意、音
、形
,那么外国文字是否也该有这三
,才能让外国人
受到中国格律诗的
妙?珍卿读了不少古典诗词,她在特殊文
的写作中,也很在乎音
和形
。去年她把《萤火虫》译成英文,译文就
意识地押韵了。所谓音
就是押韵,包括押尾韵、
韵、双声叠韵等。形
就是指每行字数相等,就像中国的律诗绝句一样。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shibashuw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