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411章 背dao而驰的思想(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毕竟,劳动力这个东西,再怎么多也不嫌多。

    但实际上,这只不过是世统一之后必须要的事罢了。

    若是愿意接受大明的教化,那就和当初的德里苏丹遗民一样,最起码暂时能成为大明的一份,至于未来如何还要看他们表现。

    对于朱瞻壑来说,虱多了不咬,债多了不愁。

    这还是因为朱瞻壑在返回欧洲的时候赶上了顺向的洋,若是没有赶上,所费的时间绝对要超过四个月。

    而郑和,虽然受到了朱瞻壑的视线,但却一句话都说不来。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想到这里郑和一直低着的突然抬了起来,怔怔地看着朱瞻壑。

    但是!

    最差的结果……自是不必多说。

    收集天之兵铸成十二铁人,为的是收尽天(青铜),杜绝反抗的可能,毕竟没有兵你怎么反抗?

    谁都知,说是起义也好,叛军也罢,背后都是世家贵族在作,百姓只不过是他们手中的棋罢了,只要让世家贵族无棋可用,六国的反抗也就等同于是被扼杀于萌芽之际了。

    而现在,朱瞻壑的况,其实和当初的始皇帝差不了太多。

    郑和不想照朱瞻壑所说的那样去,或者说的直接,不愿意去一个屠杀无辜平民的刽手,但朱瞻壑却不那么多。

    说完,朱瞻壑洒然一笑,偏看着后低着一言不发的郑和,似乎是在寻求一个答案。

    当年的秦国在面对六国的叛就已经不到军队即发即达了,而现如今的大明疆域大过当年的秦国不知多少倍,在路上所费的时间也要超不知多少倍。

    对于不愿意接受这统治和统一的,只有两办法。

    短短的几句话,郑和已经明白了朱瞻壑想要说什么。

    的确,就以秦一统六国为例,谁都知当年始皇帝收集天之兵铸成十二铁人,后又修缮城、秦直,修建秦皇陵、阿房,动用了大量的六国百姓。

    挂在他名的人命已经数不清了,他不介意再多个几万、几十万甚至是几百上千万,因为结果都是一样的。

    反正已经诋毁了,朱瞻壑也不在意了,反正我活着的时候没人敢,等我死了你们咋嚼咋嚼,哪怕我再次带着记忆重生,你们也想不到那个你们诋毁的人会听着你们诋毁他。

    在秦统一六国之前,中原还只是指的某个地方,而非后世人们所认为的中原,当时的六国在思想上和现如今的大明与德里苏丹与欧洲没什么区别。

    认同他的人,不会仅仅只因为这件事就诋毁他,而诋毁他的人……

    现在的朱瞻壑,还是当初那个追求效的朱瞻壑,对于他来说时间是最宝贵的东西,他没有空去特意腾本就为数不多的时间去慢慢教化一个不太可能服从大明统治的民族。

    所以,留给大明,也留给朱瞻壑的办法就只有一个了,那就是现如今朱瞻壑所采用的办法了。

    其实这次的谈话,从一开始他们两人就都知对方的意思。

    城、秦直、秦皇陵和阿房,为的是让六国百姓劳于徭役。

    第一,就是效仿当年的秦国,利用苏伊士运河这大型工程让阿拉伯人也好,欧洲人也罢,投于繁重的徭役之中,无暇反抗。

    但若是不愿意,那倭国人、暹罗等国、阿拉伯人和如今的欧洲白猪,就是他们的标准模板了。

    最终的结果,最好最好的,也就只能和当年的蒙古一样,最终分裂成四个汗国,甚至是更多。

    这对于现如今的大明,并不适用。

    让这个世界上只有大明的人存在,那就不存在外敌一说了,以后就算是有变故,那也是自己家里人的事,就算是打的你死我活,但只要最终分胜负了,胜方总是大明的人。

    当时秦虽然一统六国,但六国百姓却并不是心服服的,不说全,最起码绝大多数的百姓还是心存反抗秦国统治的想法的。

    和当初的秦国并不一样,大明距离德里苏丹、苏伊士地区以及欧洲的距离都太远了,就好像朱瞻壑这次回顺天一样,速度可以说是最快最快的了,但往返一趟还是了三个半月多,接近四个月。

   “别跟我说纵横六国一统天的秦国,我记得当时秦国修建城、秦直以及阿房调了大量的六国百姓吧?为的是什么,别人不知,你不知?”

    那就是将朱瞻壑所给的新大陆全归纳到大明的治,至于那些土地上的原住民……

    当然了,如果愿意诚心归附,朱瞻壑还是愿意接受的,但前提是得让他看到诚意。

    想要如同当初中原这个概念的形成一样,想要统一并且统治,那就必然要经历和思想上的双重统治,且要双重统一。

    想到这里,郑和也猜到了自己此次航行,或者应该说未来航行的主要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