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 第4(2/3)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科举:小,你想多了,有哭你的时候。

    “你写一个给我看。”卫景明不相信地看着弟弟。

    “老四,能认字?”卫海怔了一又笑了。

    卫景明给了他一个肯定的神。

    “孔庙。”卫景明

    孔庙。

    作者有话说:

    “老四,能认字。”卫景明昂

    “明哥儿,”卫海叹了:“咱们家祖坟上没那杆,读书,读书那是要去考秀才考举人才能的。”

    卫景明一看四弟写字写的有模有样的,更惊讶了:“你在哪儿了一肚?”

    虽然有的字是他不认识的繁字,但联系上文,他还真能磕磕地看懂。

    乡饮

    平哥儿得意:繁字也就四分之一门外语吧,我也就半吊平。

    有这么聪明的弟弟,难文曲星投他们老卫家来了。

    卫景平拿起那书翻开来,他本以为这个朝代的书都是“之乎者也”的拗的文言文,其实不是,很多本都是用白话写成的,比如这……并不算话本,是一个糙版本的行军注意事项。

    “大哥,”卫景平迷惑地望着他:“去哪儿?”

    他想说,老四习武不行,脆送他去白鹭书院念书吧。

    卫景明顿时觉得脸都大了,丢卫景平就去找他爹卫海:“爹,老四认字。”

    卫景明怔了怔,一站起来跑去:“你等着,我去找本书来。”

    “老四,明日,你能跟哥哥去一趟吗?”折回来,卫景明又问卫景平。

    不大一会儿,他从卫海屋里一本发黄的,几乎被经年的浸染得字迹模糊的书籍来,在卫景平前晃了晃:“你认得这是什么书吗?”

    卸甲归田时朝廷划分给他的田地,前年卖了60两银,还有这些年抠搜来的积蓄,减去老四生病的银,算来算去的,也还是60来两,全拿去,也不够送四个儿私塾念几年书的。

    ◎“明天县太爷在孔庙请秀才公们吃饭,举办乡饮。”◎

    卫景平自然不能告诉他自己是穿越过来的,中三年为了语文成绩死背了一堆文言文吧,支支吾吾地:“我在爹那里看过就记住了。”

    “我不光会认字,”卫景平决定再让这个惊喜更上一个台阶:“我还会写我自己的名字呢。”

    卫景明顿时惊喜,搓着手:“我们四儿竟识字啊……”

    总不能像卫景英一样,还带他山去掏狼崽儿吧。

    要是有钱,他比谁都想送儿们去念书。卫海何尝不知,儿们哪怕将来考武举、参军,肚里有墨,也比旁人容易捞到更的军功、官阶,可问题是,他拿不送儿们去念书的钱。

    “去……去孔庙什么?”卫景平疑惑地问。

    旋即,他心中又有了一个主意。

    乡饮。

    卫景平折了一截树枝,在地上写一个“卫”的繁字,“衛”,“景平”两个字的繁字和简字一样,他在卫海那里看到过。

    “四弟真是太聪明了。”卫景明再次

    “啥?”卫海拎着一把刀试了试:”……老四怎么了?”

    他把看到的容跟卫景明说了:“怎样,我没蒙大哥吧,我就是认字。”

算,上林县还要更些,能识字就超越一大半的人了。

    卫景明听了他爹的话,知说不动卫海,便打消了念,默默地从堂屋退了去。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何况,这钱他和孟氏本想着留给大儿卫景明娶亲的,左右算着都不够宽裕,要是再送他们私塾念书,只怕更没有人愿意嫁来当嫂了。

    “明天县太爷在孔庙请秀才公们吃饭,举办乡饮。”卫景明言简意赅地

    这不是卫景平第一次听到“乡饮”这件事,只是没有看见过,彼时他还不清楚,“乡饮”是和科举直接挂钩的一件事,就是说,在大徽朝,每逢科举大考选才之年,考生在通过院试以后和去省城乡试以前,地方官有义务请他们吃一顿饭,这顿饭叫作“乡饮”。科举每三年举行一次,所以地方官至少要每三年举行一次

    沉默寡言,从来不在他面前说一句半句闲话的,卫海突然觉得,卫景明这么说,是不是今天在较场上听了提起念书之类的话,起了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