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14章(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只是时至今日,就如韩烨所言——人已不在,多说何益?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他说完朝外走去,临到门,帝梓元的声音轻轻传来:“韩烨。”

粮,几乎是竭尽全力来打这场仗。就算是他这个大靖太,在这场国难里,也未必会比她得更好更多。只是这些事落在父皇底,怕是他只会以为梓元是在拉拢民心,争夺军功。

    “不用,我已经定好了运粮人选。”帝梓元打断韩烨的话,朝自己一指,“我比归西合适。”

    “胡闹!”韩烨神一凛,心微怒,“梓元,你是东统帅,岂能轻易涉险?况且你散去的功力隻恢復一半,如今归西的剑术远在你之上,他完全能阻住鲜于焕的伏兵。”

    韩烨说这话时,很是平静,不是淡薄血脉亲的那,而是看惯生死渐渐麻木的神,还有谈起安宁时对帝梓元突然的漠然。

    “你既然知此行对归西也非易事,凶险万分,遑论是你?”

    “况且……人既已不在,多说无益。梓元,她的死和你没有半系,不用介怀。”韩烨说完,再也没看帝梓元一,转了书房。

    小院外,韩烨顿住脚步。他回转,隔着层层迭迭的梅浅影,望着书房里背对而立孑然萧索的帝梓元,底的冷漠指责一消逝,漆黑的瞳孔中瞧不绪。

    低低的叹息声在书房响起,久久难以消散。

    终究是她亲手毁了安宁一生……

    他拿起木条在沙盘上从潼关之划向惠安城,“粮草过潼关后必须尽快兵分两路送到惠安城和邺城,惠安城一路隻经平原之地,且有各城守军接应,并无鲜于焕可乘之机。”木条停在偏北之,韩烨微一沉,“去邺城必过虎啸山,此山在北秦大靖,路径偏僻险阻,如果鲜于焕布兵埋伏,必在此山之中。我修书一封去山南城,让归西去潼关接应运粮队伍,亲自押送这批粮草去邺城……”

    帝梓元意见决,且说得在理,韩烨并非不知轻重之人,沉默片刻颔首同意,“此事依你所言,明日我回惠安城让人接应粮草,邺城就给你。”

    “和你无关。”韩烨截断帝梓元尚未的话,“当初是安宁主动请命,没人知鲜于焕会增兵青南城。战场瞬息万变,她是一军将领,也是一国公主,守护百姓和国土是她的责任,自踏西北,她就应该有革裹尸的觉悟。不止是她,就算有一日我们两人亡在西北,也是注定的命。”

    “你何时来的西北?”韩烨的声音有些低。

    韩烨不是不介怀,安宁和他自小亲厚,连她都无法面对安宁的死,何况是他这个兄。就算隐藏得再好,帝梓元也能瞧韩烨底隐隐逸绪。他在怪她,不是怪她当初让安宁戍守青南城,而是怪她得安宁远走西北,至死都在为韩家赎罪。

    “如果……”帝梓元抬,手不自觉握沙盘边缘,“如果当时我没有让安宁去青南城,或许她就不会、就不会……”

    韩帝两家恩怨,说到底,又与安宁何

    韩烨顿住脚步,回转。沙盘边立着的帝梓元微微垂首,面容藏光逆影里,看不清表。他没有声,等着帝梓元开

    韩烨心底思绪暗涌,面上却隻一句“如此便好”后问:“晋南运粮这件事瞒不了北秦探,以鲜于焕步步为营的手段,为了抓住最后三个月时间,他一定会阻止这批粮草送到西北各城。”

    气氛陡然凝滞来,让本就沉闷的书房失了最后一丝缓和的余地。

    脚步声渐行渐远,帝梓元角轻抿,缓缓松开握沙盘的手。

    “十二岁。”帝梓元匆匆回他一句,不再提起这个话题,,“就由我来运送去邺城的粮草,北秦伤了元气,他们的粮草补给也不足,一个半月无可战之力,我们正好趁此时将粮草运至各城,以备万全。”

    (本章完)

    见韩烨疑惑看来,帝梓元压低声音:“韩烨,我数年前来过西北一次,姑祖母领我自晋南西北,带我在西北地域上行走三个月,西北各山地城池,我都亲自走过一遍,也包括虎啸山。”

    韩烨神一震,底复杂难辨。行走疆土,记住每一城池和山地……她早就知韩帝两家迟早一战,竟连这准备也好了。

    “我自然知这批粮的重要,邺城百里之外就是云景城,如无粮草,云景城这场仗本不用打。虎啸山是西北禁地之一,瘴气密布,山中小径盘错节,一个不慎就会迷失其中,不是死于北秦兵的埋伏,就是亡于山中猛兽之。归西剑术虽,却只能御敌,不能领路,运粮草的将士若中了瘴气,逃不过一死,凭他一己之力,如何能将百辆粮车运送山?”

    安宁死后,帝梓元此生最后悔之事,便是曾经将她卷两家之怨,她在仁德殿前指证至亲。慧德太后再错,嘉宁帝再狠毒,他们之于安宁,就如枉死的帝家先辈之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