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贫家子的科举路 第33节(2/3)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族里人都以为他是因为分家不公的事,才疏远了大哥。

    这些,究其原因,还不都是因为实在穷怕了,实在不想再继续过苦日了,才会想方设法守住挣钱的法

    借银的事,老林对谁都没说,特别是三儿,倘若让他知晓了他大伯说的那番话,以老三的,一定会去闹个底朝天的。

    这不,几个小家伙去玩时,从不与人提起家里的事,院门,也时时记得把门关上,生怕会被人瞧见自家娘亲的绣活。

    所以当时他虽然心里不舒服,但对大哥从没生过埋怨。

    说什么这么些年爹娘又不用你赡养,你怎可能没存来,又说他家几个娃儿生病,全是自个去山上挖药草给吃好的,哪像你家孙这般金贵,居然还想着去镇上找大夫。

    在老林心里,家怎么分,全是爹娘拿的主意,不关大哥的事。

    话说,人穷的时候,不说旁人,就连自己的亲兄弟都会看不起你,这滋味,他林大贵早在十多年前就尝过了。

    最最让老林意外的,还是家里几个小的,不用爹娘再三叮嘱,无须时刻耳提面命,就自己把自己安排的明明白白的了。

    也是从那之后,老林就特别清醒明白,任何时候,求人都不如求己。

    没过两天,老三家的远杨还是没熬过去。

    反正话里话外,就是责怪他不该假借着孙生病的由,去他那里薅银

 特别是族人,倘若自己不把法说给他们听,届时族里肯定会有一番说辞,一定会说他家对同宗族人不团结,不友善。

    全是因为捂得好的缘故。

    所以老林是肯定不会把捂柿的法告诉旁人的,且他可以肯定,自己家里,从大到小,有一个算一个,就没一个愿意这么的。

    所以,他不想去沾别人的光,同样的,他家的挣钱好法,谁也不会去告诉。

    何况自己又不偷又不抢的,也从不昧良心的事,他只是想守住自己挣银的方,何错之有。

    想明白后,老林听从了三儿的提议,那就是不卖新鲜

    这些年他们一家人就是靠着自己的双手,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都说“靠己粮满仓,靠人空米缸。”

    也别说他自私,他不自私的话,谁帮他养活家中十几人。

    就像老三,先前还常坐着车去镇上送货。可如今,基本都靠两只脚走着去的,至多送完货时搭个回程的车,之所以会这样,还不是担心包袱里满满的绣品,会被有心人看了去。

    其实只有老林自己知本不是这么回事。

    还有老三媳妇,这么一个东家西家短,喜串门与人闲聊的人,自打起了绣活,就没见她老往外跑了。

    最后,啥都没借到的老林,是受了一肚气回的家。

    这也是大半年过去,自家的绣品买卖,还没被人知的原因。

    结果上门一问,他大哥非但一文没给,反而还说了好些伤人心的话。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真正让他寒心的,是在十几年前,老三大儿生病的那会儿,那时,远杨发烧一直不见好,就想着抱到镇上去看看,无奈家里实在凑不看郎中的银,所以实在没有办法的老林,就去找了自己大哥,想着到底是亲兄弟,应该能借到银才对。

    可要是把法去,老林肯定一个不愿意。

    他家过了这么多年苦日,如今好不容易有了挣钱的法,谁愿意告诉别人啊。

    再说,挣钱的法之所以挣钱,还不是因为知的人少,如果谁都知了,都捂早柿来卖,那柿的卖价就与先前没啥区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