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51节(2/3)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薛则领命告退。

    孔圣人曰,‘三年无改父之,可谓孝矣。’。自来刚登基的皇帝,自然是随父行,多听辅政大臣之言。

    不得不提的是,因‘买永田’之事被罚同州刺史的褚遂良,只了三个月的刺史,就被孙无忌几次三番上书给调了回来,其速度之快——姜沃当时还在吐蕃没回来呢,褚遂良就已经回安了,与其说是贬官,不如说是去同州公费旅游了三月。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关于张行成空来的门省侍中位候选人,这次孙无忌提了三位——褚遂良、韩瑗与崔敦礼。

    李治直接给薛则也安排了安仁院的屋舍:“还烦夫人就住在这,也好日夜有个照应。”

    他直接不理这三个选项,直接破题而,定了江夏王李宗举荐的宇文节省侍中。

    李治便:“这一年里,总算有件好事了!”

    但坏消息却是:孙太尉这个辅政大臣也越来越纯熟,而且也很有自己的想法。

    孙无忌自然

    然而孙无忌显然是连名也要给褚遂良拿到,以示其太尉之威——他要保的人,哪怕犯了错被贬京也不过三月即回,依旧是宰辅。而弹劾他的人,日可就要难过了,详参见韦思谦。

    对皇帝来说,好消息应该是,经过三年磨练,他对于一个皇帝已经越来越纯熟了,且也有了许多自己的执政方略。

    皇帝虽很想挽留这位跟舅舅不是一路人,能够在中书省抗衡孙太尉的老臣,但也实不能看人累死在工作岗位上。

    立政殿,一时只剩李治和姜沃两个。

    更坏的消息是,就以永徽三年诸事来看——孙太尉的运气和人气,实在要比皇帝

    季辅的骨实在是撑不住了,若是致仕安养或许还能撑一两年,若是继续劳朝事,便随时可能殉职。

    褚遂良回京后,皇帝一直压着不肯再给尚书右仆之位,只给了同中书门三品——即虽非宰辅位,也可以参知三省事,权职和待遇都与宰辅相同。相当于比起真正的宰位,只少个名

    当然,这个选择完,孙无忌没怎么气到,倒是看着柳奭戳在那里,皇帝自己心更差。

    这永徽三年,对皇帝来说,确实是个糟糕的年份。

    李治当时气的要命,便非在褚遂良和柳奭中,选了柳奭中书令。

    皇帝只好郁闷准奏。

    当时李治望着这两个名字,当真是整个人都不好了。

    就在柳奭任中书令后还没俩月,他的半个老师,一向与孙无忌不来往的宰辅张行成也不在了——这次不是致仕,而是直接病逝。

    永徽三年初,中书令之一的季辅,以年迈告老致仕。

    姜沃听皇帝这话怨念重,也只有无奈而笑。

    李治看着这三个人名,心中升起一个荒谬的想法:舅舅莫不是照着他的黑名单选的人?褚遂良和韩瑗这两个一直是舅舅的人也罢了,怎么还有崔敦礼?

    还没伤完,就又得面对舅舅送上来的‘痛苦选择题’。

    最惨的是,很快,李治再次面临了痛苦的抉择。

    同时,递上奏疏,给了皇帝两个中书令候选人:褚遂良和柳奭。

    李治伤不已,亲去祭拜张行成,追赠北平县公,予谥号定。

    自今年五月,已然了先帝的三年。

    而孙太尉也很实在,季辅一告老,就把季辅的学生,当年弹劾褚遂良的御史韦思谦给踢安,让他去同州当县令去了。

    这次李治再也不肯破选择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