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83节(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只是……

    能坐在一起吃火锅的私谊是一回事,但在朝上,在这皇城中,她就得标准的臣

    人心莫测,可不是程序,输去‘秉公事’,就会被执行去。

    姜沃懂了。

    果然,皇帝:“朕未许。”

    姜沃听了,也不甚意外:王老尚书已经望着七十的人了,一辈中正,为人极低调踏实。

    人,向来是最不好理的。

    正与皇帝坐在窗对弈。

    但皇帝此举,无疑是提前婉转与她说明此事,让她不要有此冒贪位之心。

    姜沃从前太史局,很快就记住了每个人的名字、、才。但到吏估计要一番磨功夫了。

    皇帝:“其实王老尚书骨很朗,上书致仕大抵只是向朕示无‘把持吏职权’之心。”

    “朕是要与你说说吏事。”

    皇帝给了她吏仅次于尚书的官位。

    姜沃闻言便应:“如今,臣才安心些。”

    好在只是错觉。

    姜沃自然也提前过许多新门的功课——与太史局这门不同,吏属官员极为庞杂,比如单【考功】一属,负责日常公务的‘令史’与‘书令史’加起来就有上百人。

    “故而各侍郎皆为正四品,独吏侍郎为正四品上。”

    他则多遵孙神医与尚药局的嘱咐,宁神静心勿劳过甚。

    倒是媚娘正一如既往在替皇帝理奏疏——自从上回痛目眩很是难受之后,皇帝有些心有余悸,自己就尽量避免久伏案盯字迹密密麻麻的奏疏。有时候都让媚娘念给他算了。

    “朕已然挽留了他。”

    “吏掌天官吏选授,乃六之首重。”

    此言与她所思一致,姜沃适时发声附和领导:“陛英明。”

    姜沃忽然有他们要上桌,所以三缺一的错觉。

    她两年,必是以学、以之中为主。

    姜沃门的时候,就见崔朝竟然也在。

    姜沃上前见礼,皇帝带着散漫笑意敲了敲棋:“就等你了。”

    “姜卿要将吏之制谙熟于心,再到善掌其职,上通达,只怕非一两年之功。”

    她既择了吏这个大唐最人事门,就好了十年如一日去耕的准备,甚至列了五年和十年计划。

    虽如此说,心中却有些疑惑:既然王老尚书三年五载也不走,皇帝怎么单独把她叫来说这件事。

    “吏又设司封,司勋,考功三属。各属官员都接近百人。”

    见皇帝如此安排,姜沃其实是松气的:有皇帝本人安排朝臣来监督制衡她最好,如此,君臣间便大大减少生嫌疑的机会。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姜沃从来心态摆的很正:别说此时的皇帝了,就算是当年晋王,她都恪守着君臣之分。

    但姜沃自己知,在其位跟能够掌其权,从来是两回事。

    果然,皇帝又:“然王尚书到底已近古稀之年,姜卿又还未至而立。朕便另择了一个侍郎,与姜卿一并。”

    姜沃倒从未想过一气吃个胖,几年后就能接过庞大的吏

    “立后大典后,吏王老尚书上表致仕。”

    最好的老师,自然是在吏如泰山石一般坐了小二十年的王老尚书。

    整个吏的官员,上数百人,且常有调任外放。

局,就任吏侍郎。

    这一位侍郎,应该是皇帝选定的,在年后,真正接过王尚书班的人。

    如今朝上换了天地一般,他能撑过前两年岿然不动,估计也累了,想要退来也正常。

    皇帝在榻上坐着,以手支颐笑:“朕看……王尚书神矍铄,谈吐捷,再撑个年,一儿问题没有。”

    必然还有旁的事——

    在此之前,皇帝还特意将她叫到立政殿去,细谈了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