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18节(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他转向姜沃:“小裴说的废除关试,当年所有候选官,一据资考拟。你怎么看?”

    这是考都不让别人考啊!先拖至少三年啊!

    被裴行俭惊过的王老尚书,不由想起这两人的官履历。裴行俭是曾经因故被贬官到西州都督府的,但姜侍郎却是一直官位通达,可见更明官场之

    裴行俭就见姜侍郎对自己笑了笑,然后语气依旧温和淡然,说了可怕的话——

    直接将从前吏关试的标准都推翻。

    而这三年里,也不是让候选官在家里只伸着脖等着。

    “吏选官当慎重,实不必急于当年就考授官。”

    姜沃主要解释了何为守选:守选即成为候选官后,当年不能参加吏的考试,而是要守选至少三年。

    “至于取‘有才之人’,也不该以诗文名声取——朝堂不是文馆,若只是诗文绝,却不擅庶务,只清谈论,亦不可取。”

    王老尚书便让裴行俭暂停,换姜沃来说。

    姜沃很快细致解释起来:

    裴行俭:“官以为,此后吏每岁授官,不是荫封弟、贡举、还是胥吏——本年一据资考拟!”

    姜沃莞尔:“略有些不妥之。”

    若是这三年‘行事修谨’,才能参加吏的官员考试!

    裴行俭简短介绍完过去旧制,不由停顿了

    见裴行俭才说了一半,显然接去还有更多激‘考试之法’,王老尚书不由先摆手。

    姜沃边听边欣,这就是为什么,她一定要抢先手,把裴行俭捞到自己碗里的缘故啊。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王老尚书和裴行俭齐齐一怔:资官守选?

    而此时,裴行俭见姜侍郎捧着白瓷杯,对他微微

    这一条主要针对的就是勋贵世家,若是这三年仗着有违法纪,那不好意思,考试也别来了。

    不你什么、名声、资历,想要官,统统来吏给我考试!

    “朝廷取仕,应先重才,以父祖官职论,实不可取。”

    他不由抬看了一姜沃——正是因为姜侍郎曾经给自己透过一句皇帝的真意,他才会大胆照他本心的想法,写这封奏疏。

    “不如设立资官守选制。”[2]

    毕竟接来他要说的话,是完全推翻了之前的‘关试’……

    王老尚书知,依着裴行俭的主意,是能选更称职的吏官员,但,如果不论家世、名声,授官统统考试,得罪的人也太多了!

    只是如今,早了几十年现。

    甚至原本端着瓷杯喝草药茶,喝了一半都停了。

    裴行俭此人,便如从前房相杜相,在他心中,大唐和朝堂,比他一家一姓重要。

    而是有考标准——

    “方才裴郎中提的,本年所有候选官,一据资考拟,稍有不妥。”

    “官以为,从前关试法皆应废除!”

    他就继续说去——

    唐时吏铨注(考试取官)、名榜(官员候补名单)之法,本就是裴行俭所创。[1]

    不然,以他此时只是吏五品司封郎中的官位,他会耐住韬光养晦,等十数年,甚至几十年后。若他此生能位列六尚书或是宰辅,有足够的份和能力推行此事时,再上这份奏疏。

    王老尚书不由颔首:“是。”还是小姜稳重啊。

    姜沃听得欣,王老尚书听得心惊。

    今日后,王老尚书想起这个决定,甚为后悔。

    王老尚书震惊:裴行俭一直是个很妥帖的吏官员,此番怎的竟如此激?!

    裴行俭竟然提把从前约定俗成的‘关试’三条全废除?

    所谓资官很好理解,就是有资格来吏考试的官员,即裴行俭方才说的三候选官:荫封、贡举士、胥吏。

    这是把世家、勋贵、宗亲、甚至是‘才’们统统得罪了个遍啊。

    姜沃起

    王老尚书:……我原来以为小裴让所有人一考试已经很过分了,原来真正过分的在这儿啊!

文章才学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