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州,地甘肃。
宁州刺史可不好选,几乎没人愿意——
她并未折柳,只是安静坐在亭中。
姜沃侧耳倾听,大明的新岁,隆隆钟声敲响。
因自隋末起历战无数,宁州别说府兵惯于作战了,连当地百姓几乎都习惯了有事战,无事耕。
姜沃颔首:“是有此事。”
亭中。
一类属国
而唐灭突厥后,宁州的况就更复杂了,变成了戎汉混杂。
自打士登科,狄仁杰便
了大理寺。
他说了此话后,姜沃不由笑:“你未想过我来送你,朝上许多朝臣也未想过,你会放着大理寺得五品官不
,自请外放。”
显庆五年十二月。
作为显庆年间生的唯一一位皇
,皇帝为其取名李显。
五品以上官员,需圣人制授。
楼船于海上乘风航行,上树大唐烈烈幡帜。
龙朔元年。
显庆年间事,至此而终。
新的一年又到了。
也就是说,此地民风格外彪悍。毕竟是经过战争的洗礼才活来的百姓。
随行者中,还有两名令胥吏们颇为陌生忌惮的‘监秘官’。一为宦官,一为中女官。
不过,在显庆年号的最后一天。姜沃终于解开了一个谜团——
狄仁杰举杯谢过。
皇帝于除夕宴上,宣布了嫡次的名字。
灞桥旁的新柳,是一过于青稚的
绿
,远看简直像是一团轻柔的绿
雾气笼罩在树上。
姜沃于吏也拟了狄仁杰的名字,准备报到御前。
这不,从去岁至今,明知有个‘五品刺史’的官位空缺,但朝中愣是没有人想要,甚至生怕
到自己
上。
灞桥,向来是送别之地。
姜沃今日没穿紫袍官服,只是穿了寻常衣裳,来此送行。
然而就在这之前,狄仁杰来到吏,提
想要外放。
此时西北之地的苦寒先不必说,只说宁州因地理位置较为特殊,向来是战频发之地。
船上除了大唐派往倭国的册封使臣,另有负责冶铸金银铜铁的少府监胥吏数名、负责矿地辨认的掌冶署胥吏数名。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击
一章继续阅读!)
总之,宁州刺史可是个了名的苦差事。
帝诏,来年改元龙朔。
,有数艘船只正从大唐发,行驶向倭国。
他言辞向来坦率,行过礼后,开门见山对姜沃说明来意:“姜侍郎,我听闻去岁宁州刺史病逝于任上,如今还未有接任者,只是由宁州史暂时代任刺史职?”
二月。
显庆三年九月,皇后诞次
,因小儿年幼,皇帝便一直未起名。姜沃就一直好奇,这是哪位武皇之
,亦或是哪位都不是。
到了这显庆年的最后一天。
而治一旦
现
,当地官员的考评当然大大受影响。
既如此,就少不了冲突矛盾。两方又都是暴脾气,经常一言不合拎起刀就是。
当年为了防突厥,先帝就曾在宁州屯兵。
他还真没想到姜侍郎会亲来送他。
这些年,他每岁考评都是上等。只是大理寺一直未有上层实缺空,他的官位才一直没动。
去岁末,大理寺一位五品‘大理寺正’致仕,朝臣基本都认定狄仁杰要接任这个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