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477节(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杜审言正在挑灯夜读。

    杜宅。

    薛菱也读书认字,随手拿起案上的【历史学院】教材,翻着:“郎君夜里看书,仔细睛吧!不如你别看了,我考考你?”

    直到了腊月,才痛痛快快了第一场雪。

    杜审言也就

    “考个第二名也好的。”

    十一月里的时候,还在淅沥的雨夹雪,雪粒掺在雨中,还未及地面就化了。

    “以及,一旦你们到了,就不会让你们,被淹没被遗忘。”

    考不好……就不只是过年心不好的问题了,若是不及格,来年还要补考。

    薛菱翻到看起来最重要,最的一段文字:“背一背《诸司应送史馆事例》三十二条准则吧。”

    薛菱见了不由:也是,那改造织机的女娘黄棉棉,是因家在洛城附近,而被得知登于报纸。

    杜审言确实有累了,原本都准备放书了,听到‘第二名’后又拿起来了。

    “你们都将得到一个——”

    若是在【历史学院】的季考中考不到第一名,如何面对大司徒?

    而国家国土如此广袤辽阔,十三百六十州,想必多有遗珠。

    那不及格的是成绩吗?那是断绝的仕途啊!

    比如“蕃夷寇之军、战报、檄文等,由兵月录状报送。”这是规定把每一场战事都准确实时详尽记录来。

    “郎君歇歇吧。”门被轻轻推开,是杜审言的夫人薛菱。

    然而腊月,对上各校的学生来说,就将要迎来第一场大考:年前季考。

    “不会让你们失去姓名。”

    洛城,今岁落雪颇晚。

    不过,薛菱提问过‘三十二条’后,杜审言却没有回答。

    因此各学院每回考试,排名总是有先有后的,学们只能说尽力而为。故而排名靠后也就罢了。但若是明晃晃考个不及格,被写在红签签上,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那么这新年前的第一次大考,成绩单必然要呈于御前的。

    从学校的建立到开学典礼到这近三月来的运行,满朝文武都看的来陛和大司徒对办学的重视和布局之远。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他只是笑:“这三十二条规定啊,我早都倒背如了。不止我,你随便去历史学院抓一个,梦也能背来。”

    尤其是对【等学校】和【军事学校】的学生们来说更要。毕竟他们可多是在朝为官的官员。

    因季考后就要放年假了,也就是说,考好了就可以快快乐乐过个年了。

    史馆,顾名思义,乃专门修史的署衙。

    何为修史?自然不是坐在屋里自己编。

    许多人表示:看看王等几人的诗文,有想要自闭退学。

。”

    而且他们写的好轻松,简直是挥笔而成,看的人心梗。

    没错,跟杜审言竞争历史学院第一名的,正是裴行俭的女,裴韫。

    他倒不是担心不及格,他是在争取第一名——

    京城与各州县的衙门需要照规定,将档案资料送史馆,用以积累一手的文献资料以备修史。

    再比如,薛菱就见其中一条,很符合圣神皇帝与大司徒提过的‘技科’的重要:“凡有硕学新技、格致之士、由各州县及官员立时报送。”

    “公正的记载。”!

    尚善坊。

    尤其是修本朝国史,是要拿到实际的材料,保证事实的。

    而这《诸司应送史馆事例》就是大司徒重新修订过的,关于京外各署衙报送史馆公文的规定。

    杜审言是如此想的:我当年可是给任巡使的大司徒,过正儿八经随行的书令史。

    备考

    薛菱见此笑:“毕竟是裴相的女儿,自然不同凡响。”

    后面还有备注,需要实详以奏,有县、州两级官员的押字印章。若形属实,且新技于国、民有助益,譬如‘改良耕’‘得育良’等,亦计当地官员的考功,当然若有虚报查,则计过失。

    排名的先后其实是不由人的:人人都在用功,但人与人的天赋有差异,再者学习的快慢也有差,比如说文学院杂文科(诗词歌赋科,因圣神皇帝旨,贡举加试杂文,故有此称),大家一样写诗写文,但写完后彼此一——

    这,实在是没办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