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独治大明 第124节(2/3)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尽他从小接受的思想是吏治,只是真正坐在这个位置上的时候,亦是意识到这劝人向善的活很难。人家明明可以天酒地、大鱼大,但你竟然要人家跟你和尚。

    “既然是天衙门,自然包括地方的府衙、州衙和县衙!”贾俊面对这个问题,显得理所当然地

    至于工尚书贾俊所提的公尺,亦算是一个神来之笔。

    自从王越揭

    礼左侍郎刘健等六侍郎是初次有幸来到这里参与讨论,显得的懵懵懂懂的样

打到自己的上。

    “刘侍郎,丈量之法博大,岂是普通灶能习得之术,未免过于异想天开了吧?”兵尚书张蓥是一个孤傲的人,当即指其中的破绽

    隐田,其实是官绅和朝廷在斗法。

    朱祐樘看到大家都已经开动脑事,心里甚为欣

    朱祐樘对这个脸形削瘦的右侍郎颇好奇,却是没有急于表态地:“众卿认为如何?”

    刘吉将大家的表现看在里,发现这些后辈都不可小窥,此提的方法确实要比成化朝要更务实了。

    一时间,这里在座的重臣显得表各异,甚至朱祐樘都已经端起茶正在默默地喝着。

    “再设一教渝官,此乃汰官之举,汝可知费用几何?”兵尚书张蓥眉微蹙,仍旧继续挑病地

    毕竟你都不清楚自己的盐田有没有被夸大,哪怕有所怀疑都不敢挑事,只是知才能有底气闹起来。

    吏尚书李裕的眉微蹙,顿时亦是哑无言。

    “陛,官防不如民防!《初级几何》已编册成书,臣以为可由朝廷资刊印,然后派发于灶之家,教灶习得丈量之法,由灶来防缩绳!”右侍郎刘忠心里早有主意,当即提自己的解决方案

    “陛,勤于整饬吏治,乃是避不法事之良方!”吏尚书李裕率先献策

    在这个时代可没有纳税光荣一说,实则是不纳税才光荣,君不见士官员哪个纳税了呢?

    吏尚书李裕不由得会心一笑,这位新来的兵尚书还是习惯玩以前找茬的那一

    要他们事没有一丁本事,但扯后却是一等一的手,再好的良策落在他们面前亦能贬得一文不值。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只是话音刚落,工尚书贾俊便不屑地:“自本官仕以来,大明几乎每年都在提吏冶,结果李之清盘踞扬州十几年,这终究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再说了,你们吏治得了李之清之,还能查盐场的场大使、总摧和灶不成?”

    现在推广《初级几何》,虽然显得理想主义,但确实算是从源上着手解决这个顽疾的最有力武

    刘忠的心里微微一动,突然对贾俊认真地询问:“贾尚书,你说是行于天衙门,这是要包括天县衙吗?”

    官绅阶层在地方的权力太大,甚至连地方知县都要结于他们。他们只需要搞定丈田官吏,甚至丈田官史本就是自己人,故而都会忍不住动用权力或关系来达到隐田少纳粮的目的。

    万安的老病突然犯了,咳嗽个不停。

    盐田跟民田还有不一样的地方,民田通常面积都很小,故而动手脚容易被发现。只是盐田面积太大,很多灶民压无法觉察自己被丈量官吏坑了。

    刘忠却是没有想到会挑这个病,当即一本正经地:“今由陛总制的《初级几何》简单易懂,普通百姓学得此术绝非难事!分司增设几何教渝官,向灶专授几何之法,则可防于今后盐官丈量之时缩绳欺瞒!”

    刘忠的手伸宽大的袖中,然后掏一份奏疏上呈:“陛,臣近日查阅历年账册,大明税粮实则呈逐年之势,宣德年间尚在三千一百石之上,至成化年跌破三千石,去岁二千六三十二万石有奇!隐田之举不限于盐田,民田亦有不法官绅隐之,故臣拟《清丈新例》,请陛定夺!”

    刘吉已经不敢吭声,隐隐觉得弘治朝要悍臣。

    尚书李嗣没有想到张蓥说这般浅薄的话,只是想要这个老货是刚刚从南京归来,便是释然了。

    李裕等官员都是人,当即意识到一场大风暴将起。

    “刘侍郎此法可行!只是以防有不法之人在公尺动手脚,今后由工督促的公尺行于天衙门,且置尺石供万民参照!”工尚书贾俊不等张蓥继续挑刺,便站来表示支持地

    “张尚书,单是泰州一地隐田便已逾四分之一,每年侵害朝廷盐税可近十万两之多!今增设一正九品官,一年禄米六十六石,折银不过四十两,却不知殊重殊轻呢?”左侍郎陈坤当即算一笔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