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98节(2/3)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哇哦!”朱翊镠和朱尧媛一人碰一个,一路都在念叨,“柿柿如意!柿柿如意!”

    十二月是朱翊钧的生辰,虚岁十二。第二日,阁就再次向隆庆上了一封奏疏,请皇太阁讲学。

    “哥哥飞起来啦!”

    弟弟妹妹越是捧,朱翊钧越是显摆,稀里哗啦摘了一大堆秋白梨,又换了棵树,摘了好些柿

    众人也看了张居正的不乐意,尤其是拱,他在这上面尝到过甜,自然不肯让步。那可是皇太,现在的储君,将来的皇帝,这么好的资源,凭什么让你一个人独占?

    “哥哥我想要最大那个。”

    太监把他摘的白梨、柿拾起来装了几大框,朱翊钧肯定吃不完,只能送。乾清送一篮,坤宁送一篮,沈太妃那边也送一篮,文渊阁送两篮,一篮分给大臣们吃个新鲜,一篮让张居正拎回家去。

    他对潘季驯的治方略并不兴趣,两封奏疏也没有耐看完,只看了个大概,但他充分信任拱和张居正选人的光,再加上他儿也说好,那就让这个潘季驯早些上任。

    潘季驯行李都准备好了,就等着圣旨和吏的任命来,即刻启程。

    一手一个,拿了最大的两个,从树上飞来,递给两个小家伙:“拿着,这叫柿柿如意。”

    秋天到了,九月九日重节这日,中向来有登的习俗,但隆庆晚上不睡,白天不醒,懒得动弹,登的习俗在他这里形同虚设。

    至少他投了大量力的武功、骑、兵法课通通都要取消。

    这位祖宗和现在的皇太也有几分相似之,同样聪明过人,同样衷骑,同样有一个溺的老父亲。

    更为重要的是,朱翊钧对武功、骑和兵法的衷让他们想起了一个人——明武宗朱厚照。

    虽然朱翊钧现在该读的书一本也没有落,但跟阁之后,由阁和翰林院照贤君的标准,系统培养可不一样。

    今年是隆庆五年,也即辛未年,这一科,隆庆指派的主考官正是张居正。

 隆庆漫不经心看了一:“阁老和张阁老也推荐此人。”

    与往年一样,正月十五这日,朱翊钧换了一衣裳就去了。

    这一,曾经被隆庆要求给朱翊钧讲过《唐太宗诲谕太》的赵贞吉最有发言权。

    照祖宗规矩,皇太八岁就该阁讲学,可他们这位皇太,十二岁了,阁之事,一拖再拖。

    这个问题,其实阁早就有意见了,虽然皇太是个神童,聪颖异常,但人的时间和力总归是有限的,分去给了别的,读书就成了一形式,看似背得瓜烂熟,实则于表面,对圣人的教诲便不能透彻领悟。

    想到武宗登极之后的中中作为,阁更是如临大敌,乞求皇上赶让太阁,千万耽误不得。

    靠窗的那一桌,坐着士,说的是朱翊钧听不懂的话。

    秋白梨滋肺,柿甜多,大臣们都说这是沾了张阁老的光。

    大街上闲逛一圈,各个酒肆茶馆坐一坐,听听那些京赶考的士们都在聊些什么。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只有张居正,从始至终对此事保持了沉默。皇太本就是他的学生,师徒一心已经九年了。一旦阁讲学,照祖宗的标准,至少要为皇太指派二十名讲官,他要和十九个人分享他的学生,凭什么?

    他不去,朱翊钧自己带着弟弟妹妹去,到果林摘秋白梨,轻功一跃就上了树,哄得弟弟妹妹哇哇大叫:“哥哥好厉害呀!”

    朱翊钧又带着他俩去看麋鹿,大白和小白一听到朱翊钧的召唤,就会跑来。这两年,他俩还育过几只幼崽,最小的一只才几个月。

    他问冯保:“

    拱讲的是政治,张居正心里却充满了

    幼崽都是白的,朱翊钧大了,饱读诗书,比起它们的父母,幼崽的名字讲究多了,什么梨、琼玉、凝月,个个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