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5节(2/4)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行会和牙人是宋朝商业的两个关键,与杜中宵前世的商业模式迥然不同。常住一地的商家,官府主要通过行会辖,不税还是科和买,多是通过行会抑。而对于外地来的行商,则主要是通过牙人。行商贩货到了某地,不是自己去发卖,而是通过牙人,或者找客,或者让牙人包销。

    吃了两盏茶,魏涛对杜中宵:“从事要在永城待些日,不知是住县城里,还是歇在寨里?若是歇在寨里,我早早派人准备。”

    听到知县二字,杜中宵心中一动。永城知县是京官,自己是选人,官阶远于自己。从州与县的关系上,公务应该自己知县。但从官阶上,又恰好反过来,就有些难相了。

    魏涛一路送杜中宵上了渡船,叉手而别。

    杜中宵又详细问了姓牙人的况,不由皱起眉。原来这个牙人不只是有钱有势,还与官府的关系密切,永城县的不少游手闲人,甚至衙门公人,都与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何昆叹了气:“几年前的事,县里面诸般简陋,哪里会记得那样清楚。只好一个人一个人问过去,问的人多了,又怕有人记错,是以难办。”

    这巡检寨着永城、酂两县的治安,有时甚至上游应天府和宿州的案也让他们追捕,并不归永城县辖,而是直属亳州,有一百多厢军。魏涛原是禁军,因为年纪大了,被淘汰到地方,了这里的巡检。在这里任寨主两年多,平平安安,无功无过。

    看看天不早,杜中宵起,对魏涛:“我去县城拜会知县,你这里准备一番,如果县城里面不方便,不定还要到你这里歇息。巡检寨和县城把住汴渠两岸,两边都有人着才好。”

    何昆拱手:“县里已收到州里公文,要我们查清姓陆的份回报。这姓陆的家清白,只是州里要把他这几年的行踪查清楚,费些时日,还没有移文回去。”

    魏涛:“不瞒从事,往来州里来的官员,住巡检寨的也有,住县城里的也有,在附近并没有固定住所。巡检寨这里,正和汴河之间,到潦,河汊纵横,没有什么村落。因为荒凉,多有不法之徒窜,官府甚是痛。县城那里商贾云集,就闹得多了,知县得也。”

    到了大厅坐定,魏涛命人上了茶来,又吩咐兵士准备酒席。

    不是行会还是牙人,都不是民间的自发组织,与官府的关系密切,是官方理商业的工

    魏涛想了想,老实答:“不曾听说这人跟什么江湖人混在一起。不过,他跟县里一个牙人的富是亲戚,来往不少。那个牙人甚有财势,各都有往。”

    到了县衙分宾主落座,杜中宵待了例行公事,最后:“前几日州城发生一起大案,苦主是你这里的一个姓陆的公人,此事知县可否清楚?”

    柴信答应,与孔目金书召商量一番,派了一个为人伶俐的公人去查访。这是金书召带来的人,以前经常查案,经验丰富。

    杜中宵问了,才知永城临近汴河,商业发达,颇有几个靠河发财的大商,姓的牙人便就是其中之一。这牙人得久了,本钱雄厚,各生意都,家财万贯。

    “那我问你,他跟县里的游手闲汉熟不熟?日常有没有混在一起?”

    几巡酒后,因为午要去永城见知县,杜中宵便就吩咐把酒撤了。

    地方的难

    在船上,杜中宵看着河面上来往不绝的船舶,对边的柴信:“你派个人去,查访一适才讲的姓牙人的底细。记住,不可暴行藏,让人起了警惕之心。不然,以后我们的事就不好办了。”

    喝了一碗醒酒汤,杜中宵对魏涛:“前几日州里发生了一起当街杀人的案,死者是个永城的公人,姓陆,人称陆虞侯。这个人,你有没有听说过?”

    “哦,一个公人,这些年经手哪些事,特别是因哪些公务去州城,还不好查吗?”

    牙人的份特殊,一边连着着官府,一边连着贩货的商人,一边连着买家,是商业的心。一些有财有势的牙人,垄断一地某一行当,利相当丰厚。杜中宵前世读《浒》,里面张顺不到,渔民便就不敢卖鱼,便就是这个理,只有牙人到了才能定价钱。

    过了汴河,知县何昆早带了官吏等在城外,把杜中宵迎了城。

    杜中宵看手的人都面,也想让他们休息一番,任由魏涛准备。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这巡检寨地盘不大,离着汴河不远,依着个低矮的土岭而建,周围并没有人家。杜中宵自己倒无所谓,想起过些日韩月娘也要过来,有些不想住在这样偏僻的地方。便问魏涛:“以往州里派人来,都是住在哪里?年年都有官员过来监漕运,不会没有住的地方吧?”

    杜

    魏涛拱手:“回从事,县里的公人官大多认识,这个陆虞侯也见过几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