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45节(2/5)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郑朋接了公文看过,想了一会,突然:“莫非是他?姓柴的节级,想来想去只有这一人。”

    众人,心中都觉得应该就是此人了。虞侯源自五代时的步都虞侯,那时是州里的实权官员之一,宋之后跟很多五代将衙的官职一样,成了吏人职位,地位低微。州衙虞侯都是隶属于州院和司理院,专门跟犯人打。杜中宵前世读的《浒》中,押送林冲发的两个人,份就应是虞侯。

    说完,想了一想又:“既有柴节级这个人,陶十七一家的案落石了。若能从这个人上追几件大案,陶十七不定还有救。”

    两难

    杜中宵饮了一杯酒,取王安石从扬州来的公文,予郑朋,:“通判离开之前,让我与司理商量此事。里面提到一个柴节级,一时想不起是何人,不知司理可有些眉目。”

    郑朋到了巡检寨后院,见已经摆好了酒席,不由睛一亮。作为司理参军,他从州城到了这里,便就没日没夜地审讯人犯,整理卷宗,忙得天昏暗。虽然很快就把永城县尉调了过来,人手依然张。今天杜中宵请客,终于能够轻松一,让他了一气。

    宋之后,五代节度使衙的许多官员,特别是武官,都成了公吏。他们地位一落千丈,但很多官称没变,有的甚至职掌也没变。五代时候,衙前诸官、孔目、押司、节级等都位权重,但到了现在,都是衙门里的公吏差役。不过民间的称呼,还是习惯照他们的官称,衙门吏人观察、节级、虞侯到都是,算是历史的

    郑朋连连谢:“节推有心!审了这些日,大致有些眉目,对吏人是该酬奖一番。”

    让杜中宵意外的是,宋四公不只是招蒙,还招了一个州里的公吏柴节级。此人在州衙到底任何职,主什么事务,宋四公也说不清楚。只说他游极广,与蒙相知莫逆。审了蒙多次,并没有牵涉到州衙里姓柴的公吏,不由得杜中宵格外留意。

    见杜中宵、苏颂、程县尉和何寨主几人都看着自己,郑朋:“州院有一个柴本山,原是司理院的节级,后来转到州院虞侯。此人为吏多年,诸如协理刑狱、押解送犯人,诸般杂事都过。数年前我到亳州任职,也是此人迎来送往。此人职级不,但多年押解犯人,跟不少江湖人熟识。”

    送走公人,杜中宵对苏颂:“扬州移文过来,说那里抓了一个大盗,名为宋四公。那厮曾来这里投靠蒙,后来发觉蒙不怀好意,放把火逃了。此事正与前些日自缢的谭二娘吻合,想来无差。那厮在这里放了火,烧死一个老尼,又杀了三人,才逃去扬州,可为剧盗。从他供里,知州衙有一个柴节级,一直与蒙勾结。蒙凡是在州城犯事,多与这个柴节级有关。此事非小,我们速速回寨!”

    想了一会,自己对州衙公人并不熟悉,除了贴随从柴信,实在想不起还有哪个姓柴。柴信当然是不可能的,别说他一直跟在自己边,以他的职务也不可能。有如此关系,谁还跟着个新来的推官的。这个柴节级,当另有其人。

    亳州和宿州都是节度州,晚唐惯例,节度使向兼观察使,杜中宵和苏颂都是观察推官,说起来是比节度推官低一级的。不过官场上使用一级的官称是常见的事,大家都称他们是节推。实际上节度推官和观察推官在职掌上并无不同,只是对选人来说,有品阶上的细微差别,这差别对的官员无关要,他们又不会在选人阶依次晋升,只是他们官场的阶梯罢了。

    把公文收起来,杜中宵让送信的公人先回,自己随后就到。

    此时扬州知州是苏颂的父亲苏绅,他因为自己被排挤京,心中不平,一应政务多是予签判王安石。王安石审过宋四公,向亳州发来一封公文,实宋四公的供是否属实。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分宾主落座,杜中宵:“因州里有事,通判回州城几日。念郑司理辛苦,我这里备个宴席,小饮几杯。一会差人给审案的吏人送些酒,让他们轻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