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53节(2/5)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一边新任看码的拦祝文行看了榜文直叫苦,对汪押司:“要十贯钱!啊呀,押司,这可不是要了我们这些人的命!先前的拦蒙那厮勾结,被充军发,才了我来。我家里哪里跟那些人一样,没有钱啊!只看家中有二三百亩地,可多是旱地,又无人耕,如何凑起钱来?”

    看着众人的神有些迷茫,显然还是理解不了自己这么的意义,杜中宵有些无奈。他也没想到这个年代还有这么严重的产权问题。有什么办法?大宋的集权,首先就是财政集权,号称天一文之一文之费必经三司。州一级还有一些财政灵活,县一级一经济独立都没有。

    知县这个位置就是如此。杜中宵总算是看清楚了,在这个位置上,小打小闹赚些钱,改善一自己和一众属官的现状是可以的,大的产业不起来。只要大,就会被收到州里去,脱离自己掌控。所以知县,还是老老实实研究些新技术,积攒从政经验是正事。

    汪押司冷笑一声:“哪个来应差役的,不准备几十贯钱当差时使用?我劝你不要相公霉。”

    祝文行连连摇:“哪里有钱?我是地的人家,这时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借都无借去!”

被收了去,州里还顺手安上了一个监当官的官位。

    说完,不理祝文行,大步向衙门里面去了。

    汪押司淡淡地:“又不是白要你们的,榜文说得清楚,只是暂借,三年为期。有知县和县尉、主簿作保,还怕不还给你们吗?官府借钱,怎么都要给的。”

    行收钱

    蒙一案为什么牵连那么广?是因为牵涉到了州县两级公吏,衙门被渗透得像个筛一样。如果不能解决公吏的待遇问题,这以后还会发生,而且是一定会发生。

    祝文行只是叫苦,心中却,官府借钱,什么时候还过?能够借个什么由充抵,免一就了不得,让衙门拿现钱来还钱,三岁孩也不信会有这好事。

    要想把县里搞好,杜中宵想来想去,只能以公吏的份建一个单独的库。这库还不能用官钱,不然一个不好自己会被上滥用公帑的帽,只能由公吏们自己集资。理与营田务其实是一样的,即朝廷对地方财政控制太严,只好设立一些集所有制的经济实,为地方争取利益。杜中宵有赚钱的手段,发展起来这些地方的经济实,就是为县里好事了。至于以后换了官员,会不会被收到州里,那就是后任别人的事了。县这一级注定只是仁途的板,杜中宵也是一样,其实没有太多发挥的余地。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县级财政完全被上级走,不要说是兴建工程造福地方,就是简单维持,州里剩来的那钱也不够。从哪里补?实际就是要在衙门里当差的公吏差役自己掏钱来。如果不作犯科,这些职务不但赚不到养家糊的钱,还要把自己的家产搭上。向治加苛捐杂税是不行的,因为只要立了名目,这钱就要被收到州里去,县里只剩汤汤,与官员的守无关。

    祝文行看着汪押司的痛影,已愣了一会,转急急去找一般跟自己应役的公吏商量。这一次因为蒙而起的大清洗,整个永城县里的中上等,几乎全被波及。原来当差的多少破财受罚,祝文行这些人被提了起来填补空缺。可一县人就那么多,上等数目有限,多是罚了哥哥,弟弟来当差。

    汪押司指着榜文:“你看,上面连多少利钱,每月应还多少数目,都写得清楚,可不似从前一样不清不楚。新任知县事雷厉风行,不容推拖,你还是早准备钱得好。”

    杜中宵费了这么时间,动了许多脑,其实就是想清楚了自己前世,为什么有集经济。集经济本就是为地方提供财富,以弥补财政过于集权的弊端。当然,自己把集经济玩垮了,怪不得谁。好在这个年代没有保就业的政治任务,官方经营的实,没有赔钱一说,赚不到钱卖掉关掉就是了。

    了县衙,正

    汪押司看着面前的榜文,面上晴不定,也不知想些什么。他不是本乡人,原来是附近宿州临涣的吏人,因蒙一案,永城这里缺人,被招募来的。押司是一县公吏之首,半官半吏的角,并不一定使用本县人。甚至州里缺人时,他们还会被差到州里事。汪押司就是在被调到州里,顺手补来了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