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54节(5/5)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羊市转了一圈,才把他带到牧场来,便是因为这个原因。他现在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知县这个位置,在地方上,要解决什么问题,从哪里着手。

    这牧场对于永城县来说,便如引来的优良,先提早为将来的农业发展备好畜力的,时机一成熟,便就可以迅速地把果实送到农手中。

    知识是财富

    站在隋堤的大柳树,杜中宵看着汴河上络绎不绝的船只,不由心神激。如果说以前他只是在这个时代的大中随波逐的话,现在开始,他要树起一片帆,引导着船队奔向大海。

    想起刚才陈勤听了吴阿大的解释,从一脸惊讶,到后面欣然接受,杜中宵就想笑。为什么选择陈勤来这件事?因为直觉。现在杜中宵知,自己的直觉没有错,这就是个非常合适的人。

    中的正税负担不重,他们的负担集中在各各样的抑和杂捐上,而这些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非法的。此事人人皆知,年年有人讲,只是无法取消罢了。杜中宵一任永城知县,如果能解决了中上等的重役负担,再取消掉抑杂捐,就功莫大焉,可以说是这个年代最好的知县了。

    沿着隋堤漫步回县城,看着的大地,一片生机,杜中宵也觉得自己劲十足。

    回到县衙,料理了一会公务,杜中宵便就回到后衙,换上便服。让随从准备一盏茶,杜中宵到了园里,准备看一会闲书。时代的隔阂,还是要靠着不断学习来消除。

    园里的开得正艳,蝴蝶在丛中起舞,空气中弥漫着阵阵香。远的假山,小青和晶晶并排坐在一起,不知低声说着什么,笑语靥靥。

    或许这才是自己该过的生活,一切平静而好。个小县官得疲惫不堪,实在没有必要。

    正在这时,陶十七拿了一本册,急匆匆地赶来园,对杜中宵行礼:“官人,你命人买的这本书已经买回来了。这书买来着实不易,还是南京的客商带回来的。”

    杜中宵接到手里,见正是自己一个月前命人搜集的《耒耜经》,了一气。这个年代,找本书也这么难,哪怕《耒耜经》这农学名著,搜遍永城县竟然找不到。此书成于晚唐,诗人陆蒙所撰,详细讲解了那个时代犁的结构。

    陆蒙这个人很有意思,是晚唐著名诗人,却亲自耕作,写了很多农学著作,其中影响最大的便是这本《耒耜经》。书中详细描写了曲辕犁结构,所有件都有专门的名字。《耒耜经》问世,其后一千年间中国犁的结构再也没有大的变动,一直到耕被机械所代替。

    杜中宵前世见过犁,这个时代再见,发现形制与前世基本一样,便就动了标准化的念。问起来才知蒙写过这样一本书,实际上犁已经被他标准化了。此书成书已经两三百年,朝廷多次刊印,布天犁这当然要以此为本。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shibashuw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