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94节(2/4)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郑戬没有任何表,只是:“依你看来,该当如何?”

    说完,杜中宵见郑戬不为所动,显然不认同自己意见,不由暗暗叹了气。其实夏竦在的时候,也曾经有过跟郑戬一样的想法,被杜中宵劝住了。倒不是夏竦认同了杜中宵,而是重视他的意见。这些官员治理民间,在政务上不像杜中宵这样婆婆妈妈,只要认定了某个政策有利,便立即推行去。至于百姓受到损失,不愿意,甚至闹事,那重要吗?

    陈勤和十三郎吃恼,一起上前,追打陶十七,闹作一团。

    杜中宵清楚,新铁钱是好,但民间旧铁钱过多,切换得急了,必引起民。最容易事的,是官府收税,突然间不收旧铁钱了,百姓手中没有新铁钱,只能用财去换,短时间价暴跌。虽然不是商业社会,价暴涨暴跌,会让民间,特别是底层百姓无以为生。

    杜中宵坐在椅上,看着陶十七在一边鼓捣燧石,不住地试,打得“啪啪”作响。陶十七摆的枪上没有装枪,更加没有装火药,纯粹是在试验击发机构。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杜中宵拱手称诺。这位郑相公新来,看来是要些事的,既然与自己的想法不一样,还不如离开并州。自己惹不起,总躲得起。

    见杜中宵拱手听命,郑戬的面缓和一:“这两日你待一,再到大通监一两个月。现在最要的事,是多制些新铁钱。你到了那里,不是收买也好,还是向冶加课,务必使新铁钱比现在多上一两倍。河东路钱法混,此为最急之务。”

    位于山中的大通监不受影响,这里民风淳朴,商业不发达,民间本来就很少使用现钱。外面的钱法再变,也与这里无关。

    来大通监不久,杜中宵便就把新铁钱的产量提升了一倍,大量的新铁钱运山去。郑戬在得到更多的新铁钱后,断然令停用旧铁钱,包括税赋在,衙门不再收旧铁钱。但在离并州较远的州县,不只是民间大,就连有的地方衙门,都利用信息不对等,疯狂地使用旧铁钱买能买到的一切货

    十三郎和陈勤从另一边的山脚转过来,手中提了两尾大鱼,中唱着歌

    见杜中宵不说话,郑戬:“此事我意已决,你不必多想了。若你不方便,那就让知录去办。”

    民

    官厅,杜中宵仰呼了一气,摇了摇货场和新铁钱,都是自己的功劳,怎么新的官来了,先拿这两件事向自己开刀。新官上任三把火,没想到这火先烧到自己的上。

    平定了心神,杜中宵又拱手:“至于市场的吏人,与其他州军比起来,确实是多了一些。不过官认为,这不是坏事。货场就在那里,有那么多易,那么多工场,必然要起来。如果衙门不,那就只能让行会去。去年因为生意好,行会鞣涨价,着实惹起一场风波。直到前些日又新建了两工场,鞣的工钱降了来,才一切顺利。官以为,生意在本城至关重要,宁愿让衙门的吏人着,可以如臂使指,似让商人自。”

    “此事当徐徐为之。用一二年时间,官府发放俸禄、和买民,都用新铁钱。等到民间的新铁钱多了,再用数月时间,彻底禁绝,方是上策。不然,纵然是大通监多铸新铁钱,也到不了百姓手里。”

    郑戬:“那么多吏人,衙门要发俸禄。我们为官,为朝廷事,当勤俭,不可挥霍无度。裁掉了吏人,这些钱可以到需要的地方,此为正途。”

    两被吓了一,猛地了起来,陶十七看着哈哈大笑。

    到了都厅,回到自己案后,杜中宵随手理着公务,没一绪。他已经可以预见到,郑戬的这两项举措,必然惹。可自己在一边看着,却一办法没有,说得多了,徒惹人厌烦。

    杜中宵放手,不再说话。这是争论不结果来的,都有理,而且在明面上,郑戬说的比自己更有理。但行业在那里,大量的商业活动真实存在,衙门不理,就只能让民间商人自治。商人自治会什么问题?前几个月已经发生一次了。裁掉了吏人,仅存的少量人手不过来,必然会在民间发展自己的势力,形成各小团伙,更加麻烦。

    看着十三郎和陈勤两人走过来,陶十七向着他们猛地一扣扳机,中大喊:“轰,轰轰!”

    杜中宵拱手称是,闭不言。他觉得来,郑戬对自己并不信任。想来也是,谁都知自己是夏竦的人,郑戬又跟夏竦的关系不好,不可能公正对待自己。

    这是闲适的乡间时光,恬静而悠然。杜中宵坐着,看四周山青翠,心放松。

    并州衙门,附廓县曲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