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37节(3/4)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可能是殷人故都。至于卜辞,也有可能。”

    杜中宵只能到即止,谈不得。他所谓的猜测,本就不是从文字上来的,而是自己记忆中的知识,又临时翻了书本,问多了就要陷。急忙拱手:“官也是猜,到底为何,还要大学问者用功。”

    宋庠连连,用手轻拍着桌:“若真如你所说,这里是殷人故都,文字是卜辞,这些甲骨可称无价之宝。对于商朝之事,史书记载极为疏,有了这些,可补史书不足。”

    杜中宵称是,为免怯,不再多说。

    宋庠又:“崇文院号称天之书,无所不藏,但先秦的古书却是极少,而且真伪难辨。有了这些文字,对于先秦之事,便就多了许多认识。此贵重,不能藏于私人之家。等到明日上朝时,我会禀明官家,把这些甲骨收于崇文院,以利天有学之士研读。”

    杜中宵拱手:“相公雅量,实为我等楷模。”

    宋庠闭目想了一会,才对杜中宵:“前些日河东郑相公有书于我,说你在地方治绩卓著,于国有功,于国有利。当试于学士院,馆阁,修学问,为朝廷效力。你自庆历二年中士,于今已经五年过去了,未见诗文称于世。我看过你中士时的文章,恕我直言,疏了些。”

    杜中宵无奈地:“官文词为短,虽然平时用功,然政务缠,终是没大展。”

    宋庠:“人都有短,此世之常。学士院试,向来以诗赋为主,依你看来,自己有几分把握?现在四位翰,不是制科,就是选,等闲文章难他们里。”

    杜中宵只好叹气:“不瞒相公,官诗赋是短,闲时常练,也多是平庸之作。此次京,若试策论,官地方上为官多年,倒还有些心得。”

    宋庠笑着摇了摇:“馆阁虽然也有试策论的时候,却是极少,这几年尤其不可能。”

    杜中宵没有办法,现在这位皇帝当政,是历史上召官员试馆阁最多的时候。由这个途径,现了大量的人才,很多人都位至位,留名青史。但一个最大的麻烦,就是皇帝对文学特别看重,士考试诗赋地位降低的同时,馆阁试的时候地位却在上升。

    诗赋恰是杜中宵的短,这考试都是命题,完全没有抄袭记忆中诗赋的机会,作巧不得。杜中宵费尽心机来找宋庠,无非是想要一个不试诗赋而试策论的机会。以自己的力,加上这几年在地方上的实际锻炼,针对时政杜中宵自信能像样的文章。如果连这能力都没有,那就趁早死了这心思。

    看着杜中宵的神,宋庠:“你能够用心朝廷,朝廷必然不会负你。此事我记在心里了,天时不早,我这里还有客人,你先回去吧。不必多想,安心等消息。”

    杜中宵不知宋庠到底是个什么态度,会不会帮自己,到底要怎么帮,只好起告辞。

    了偏厅,到了院里,却见一个尼姑站在那里,对一个主的人:“我此次回江南,没像样礼,岂不让人耻笑?这样严寒的天气,我听说河东产的好羊布,可以拿来。相公的同年郑经略在河东路大帅,平时岂能没有送到家里来的?若有,给我一两匹回去件袍穿。”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shibashuw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