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50节(4/4)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官,钱粮到了手里,纵然是狗官,又何妨!”

    几个人一起笑了起来,天天骂官的人,原来骂的是怎么自己不是官。

    权二郎不理他们,对杨大郎:“你既打得好铁,必然是会找铁矿的,我们一起山找矿去!”

    杨大郎笑:“的,烧得好羊,也不一定会养羊。我们铁匠的,会打铁,但连冶铁都不一定会,何况去找铁矿。——不过,我与其他人不同,铁匠是家传的手艺,没学会生铁淋这前,家里还真是冶铁的。我虽然没有挖过铁矿,不过家里传的有诀,说不定还真能找到矿苗。”

    权二郎听了大喜,从地上一蹦起来:“那还说什么?大哥把担寄在村里,我们一起上山去!”

    杨大郎连连摇:“上山去又有何用?矿又不一定在山里。少年人,找矿可不是容易的事,一大半要靠运气。你要先知大概哪里产铁,最好有前人挖过的矿,再沿着矿脉寻找。这里地中原,自古以来不知多少人在这里挖矿冶铁,千百年来,好挖的矿早已经被采光了。要想找新的矿,要么沿着前人采的矿坑向挖,要么就到山里偏僻的地方去,都不是容易事。就是定决心去找了,也不是一天两天,几个月都不算什么。要带吃的,要走许多路,哪里是说走就走的。”

    权二郎游手好闲惯了的人,对于地的安稳生活从心里讨厌,一心要赚快钱。机会摆在面前,岂肯错过?对杨大郎:“这有什么,从兄弟们那里借些钱来,等到领了赏钱,分给他们就是!”

    白纸

    一多少亩地合适?自古以来,中国便就有一夫百亩和一夫五十亩两说法,当然由于亩的大小不同,两者面积的差别可能不大。这是理想的况,每到王朝新立,重新分土地的时候,往往是照这个数目授田。这个数字肯定不是凭空得来的,是千百年来的经验总结。

    杜中宵也面临这个问题。营田务开垦闲田,平摊来应该是多少亩?前朝的一夫五十亩,是以关中和中原的自然地理条件计算的,包括休耕。换一个地方,比如说江南,一夫肯定照顾不了五十亩,一般十亩就足够了。既有那里地少人稠的因素,也有耕细作传统的原因,还有勤劳程度不同的影响。

    此时江淮稻麦,麦成熟的时候,两浙恰好农闲。往往有两浙的人乘船北上,为江淮地区的人家收麦,分走一半的收成。这跨地区的麦客,宋以来在两浙非常行。

    到唐州邓州这片地区,由于气候条件比淮河以北好一些,理来说,均耕地应该少一些。

    人的劳动能力是有极限的,超这个极限,更多的土地并不会带来更多的好。对于杜中宵这个理者来说,评价有两个标准。一是总上,以劳动力算均产粮最多。再一个从面积上,亩均粮产量最。两者得来的最适合面积,并不重合。

    不考虑这个问题,让到这里的纤夫盲目开垦闲地,贪多嚼不烂,开来的田不了,理不善,会导致土地降,影响农业生产的后劲。

    派人在附近走访了些日,看看闰正月就要过去,营田务衙门要给答案。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shibashuw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