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64节(2/4)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听了不由动容,叉手:“原来那些营房,

    都监和几个指挥使一起叉手,哄然应诺。有的指挥使心里已经犯嘀咕,听杜中宵的意思,铁监的吏人直接分到都,岂不是把他们的军权夺了?以后铁监的理,只怕不再是原来的系。

    到了东边的厢房,只见地上两大排。前一排是木盆,里面堆着山一样的白面馒,后面则是一个大木桶,里面装着煮好的不是白煮的,而是回了各佐料,看起来就香。两边则是大盆里装的咸菜,全是腌萝卜,切好一块一块。

    看过了给兵士安排的伙都监非常满意。这样的条件,不要说平时,就是禁军临敌也未必能吃得这么好。细节可以看很多东西,看来在铁监这里,比在军中好得多了。

    为什么建这么大营房?三千人住在一起,在后世不算什么,这个时代可是不得了的事。三千已经是一个不小的县,铁监一冶铁中心就住了三千,这个年代居住非常密集了。如此安排,便就是为了后续给家眷找一些合适的工作,让他们依靠副业能有收,不全靠家里一两个人的工钱。人形成规模,不是纺织还是其他产业,都容易安排。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杜中宵前边想到了这个问题,因为这不只是军中有,铁监这工业集中的地方,同样也会发生。这个时代,除了织造印染等少数地方,大量招女工不现实。铁监运行之后,里面工的人,同样面监家眷这些大量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如果他们没有事,给工人再多的工资,生活也未必能富足。

    都监叉手称是,一副军中整肃的样

    杜中宵对都监:“都监,这里准备得如何?与兵士们平常吃的比起来,是好是坏?”

    杜中宵,大致心中有数。军队就有这一样不好,家属大多都是没有工作的,全靠士卒的俸禄糊。厢军俸禄微薄,单一人的还好说,有了家眷,便就饥一顿饱一顿。这就是此时朝廷的难,军队数量太多,每年所费钱米无数。真正发到士兵手里,因为他们要养家,依然生活困难。

    吃好住好

    从厢房来,正遇到柳涚安排罢了吏人,回到衙门来。

    杜中宵是取了唐州营田的教训,直接军队的编制分营田,造成许多混。铁监炼铁比地更加复杂,再用那办法,还不知多少脆他们一来,便就直接派吏人去,把理权接收过来。这些吏人是从周围几州招来的读书人,已经培训了几个月,自有一系。至于原来的军官,在保证待遇的同时,工作会各人的特重新分

    柳涚跟几位指挥使一起,去分吏人。杜中宵和苏颂则带了都监,去看准备好的伙

    给来的厢军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今夜的这一顿饭,能让他们吃得心满意足,可以避免后边日的许多麻烦。不要小看了吃饭,不是军队还是工场,伙会直接影响士气。

    杜中宵:“你们来之前,我们从附近州县招募了不少吏人,以后要靠他们与你们一起,理铁监事务。一会柳主簿会跟各营指挥使一起,分派公人吏人,到你们各营去。一般来说,每一都有一个贴司一个书手,一营有两位押司,再上面是孔目官。这些人与原来的指挥使和都一起,理属。都监和一众将官初来乍到,诸事不熟,多听听他们的。”

    都监:“这如何能够相比?若在平时,这样的饭,对我和各指挥使来说,也是不错了。面的兵士,怎么可能吃?他们能够有米饱腹,不至饥馁,已是难得。”

凭运判吩咐,官禀命而行!”

    杜中宵笑:“都监,到了这个地方,我们不是打仗,而是要住来,开矿冶铁。前来的兵士要分成诸多工铁监里活。这比不得行军打仗,要着他们的脾,擅的事分派。重要的不是令行禁止,而是耐心仔细。这几日大家歇一歇,了解一周围况,我们从容安排。”

    杜中宵:“一会我们一起,把准备好的饭给兵士送去。另一边准备了酒菜,军里都以上的都过来,一起饮杯酒。让他们把安排好面,随着本队的吏人一起,带着兵士到那边房屋居住。现在那边的营房是队来安排住,路与路之前,恰好一排五。房前屋后,均是小。每队两排共十间,前五后五,如此安排。队里不满编的,房来,以后再安排人住去。至于各营各都,未必会相邻,这一跟他们说清楚。房舍都是一样的,不得争吵喧哗,各回各家,各自打扫。”

    这个时候,为什么会现某些新招的地方厢军士气有时会比禁军还在他们上的钱虽少,但大多数士卒的家并不只靠俸禄生活,他们还有其他营生。反倒是禁军,还有这些传承久远的厢军,因为是聚营而居,没有其他谋生手段,有家眷之后,俸禄并不能让他们衣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