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42节(1/4)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三人一起了左边房里,杜中宵:“另一边是刘军主的地方,相公日常在这里歇息。”

    韩琦:“那你在哪里?这里是经略司,总不能没有你的地方。”

    杜中宵:“我与相公在这房里挤一挤好了。三万余人,一路之兵,本该是刘军主指挥。只是我们兵少将多,相公与我在这里一起看着,帮刘军主一起主意罢了。”

    刘几忙不敢。三人一起落座,士卒上了茶来。

    韩琦已经明白过来,杜中宵的营田厢军有自己的指挥系,与其他军队不同。在系上,前线的指挥官是刘几,杜中宵自己都说是帮忙的,韩琦自然也是。

    这既是客气话,也不是客气话。刘几是前线的指挥官,指挥由他负责,杜中宵和韩琦可以知,可以建议,但不能越级指挥。前线的所有指挥命令,一定是由刘几发的,除非解了他的军权。

    分工清楚,职责明确,指挥系通畅,才能保证前线军队得到的命令清晰,不会政,让他们无所适从。这是营田厢军作战的要求,不是来自作战指挥的命令,都放到一边。指挥不合格,上级先解除指挥的军权,重新任命新人,或上级暂代,都有明确命令。

    这是韩琦以前没有经历过的事,也是他曾经痛的事。宋军要求,前线一旦有警,得到警报的军队全动。署带兵五千人,都监带兵三千人,到了地方各自作战。没有统一指挥,战场上经常现一方苦战,另一方旁观,甚至一声不吭带兵走人。没有计划,没有责任区域,有警必须动。多次发生契丹或党项极少的人,引来宋军数千甚至几万人的大队。他们赶到,敌人早已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从范仲淹开始,历经多年,不知多少人努力,才推来将兵法。就是营上设将,划分作战区域,避免敌人只用极兵力就可以引动大军,徒劳无功。这么一改变都如此艰难,当然是为了分割将领的作战带兵权,达到互相牵制的目的。涉及到军事制的基本原则,谈何容易。

    饮过了茶,韩琦问刘几:“军主,此战打算如何布置?”

    刘几拱手:“回相公,职初步定以张岊为将、炮兵姚守信为副,带兵三千人,大小炮一百,攻党项屈野河一带。先合兵一路,敌独寨。寨后分兵两路,分袭独川和兔川。沿路击破党项所有寨堡,毁城墙,烧堡寨。粮运走,运不走的烧掉,百姓任其自去。快,至麟州一带返回。”

    

    听了刘几布置,韩琦:“只以三千人攻屈野河,是否兵力少了些?”

    刘几:“屈野河一带寨堡,党项兵力一共三千余人,其中独寨最多,有一千二百正兵。三千兵带大小炮一百门,足以攻破独寨。破独寨后,党项只余不足一千八百正兵。有二十一寨堡,兵最多的五百余人,最少的三十余人,三千兵足够了。此去地形破碎,路不便,行不得大车,全靠和骆驼。一共六千五百匹,八百余骆驼,再多经略司支撑不易。”

    听了刘几的话,韩琦才想起外面的地图上,党项寨堡的位置和兵力清清楚楚,刘几布置必然是全面考虑过的。立足于快打快,不占地盘,兵多了没用,那里的地形也无法支撑后勤。

    韩琦不再说话,杜中宵:“让外面的人尽快拟了作战计划,军主看了,给我和相公看。”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shibashuw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