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64节(2/4)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杜中宵想了想:“钱印来,最重要的是要去。我们这里与地不同,地只要官府收税收钱引,民间就喜用。我们这里民绝少,数额又多,印去,也无去收。”

    杜中宵得到这些报,对党项啧啧称奇。元昊那皇帝,不后世怎么嘘,他的朝廷从到脚透着草台班的味。皇室成员的私生活,男女关系,那就更是得一塌糊涂。不过不怎么说,李守贵作为与太后同居的男人,在党项必然有非同一般的地位。他和诺移赏都一起,基本就能决定党项朝政大事,说是回京请旨,不过借而已,黑城十之八九党项要献来了。

    杜中宵喝着冰凉的酒,想着党项的事,许多关系一时都理不清楚。这个没藏氏想来得该十分貌,不然以元昊,不该保持关系那么久。自己的太娶媳妇,元昊一看媳妇漂亮,夺过来就立为新皇后的,没几分,怎么可能庞遇不衰等到元昊死。

    河曲路是边路,兵众多,费耗繁。偏偏人少,税收自然更少,现在收不到多少钱。度支给的钱引数额不少,只能向这里运钱。好在有了钱路之后,运铜钱也方便了。

    杜中宵没有详细看文同的资历,听了这话,急忙问包拯。

    杜中宵:“没有别的办法,只能从胡商上想办法了。他们肯用,一切就都好办。”

    对于杜中宵偶尔冒的这些一句两句,不知来历的好句,包拯习以为常。

    杜中宵起,笑:“几年月来忙得昏天黑地,今日得闲,放松一番。偷得浮生半日闲吗。”

佛寺,李守贵随侍。不知是那个时候两人勾搭上的,还是以前就有。后来元昊后悔杀野利遇乞,找寻他的家人,没藏氏被野利皇后接中。偶尔元昊见到没藏氏,贪图其貌,与其私通。私被野利皇后发现,再次没藏氏家。元昊赐没藏氏为“没藏大师”,安置于戒坛寺,时时到寺中与其私通,甚至于夜宿佛寺,私毫不加掩饰避讳。后来立没移氏为新皇后,废野利皇后,一直没有舍弃没藏氏。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包拯听了摇:“本朝铜钱他们喜,换成纸印的钱引,哪个肯要?此事只怕有些难办。”

    现在没藏氏不过二十几岁年纪,喜好游猎,还喜夜游,显然是个不让人省心的。就光是她边的男人,就能搅得党项不得安生。

    没藏氏当政后,李守贵平步青云,成为党项新贵,朝中大臣。他本是汉人,喜读书,肚里有些墨,这大臣当得也似模似样。当年丈夫野利遇乞被元昊所杀,没多久没藏氏就与元昊双宿双飞,这想来也得惯手。如同当年元昊一样,丝毫不遮掩,现在没藏氏也与李守贵同居同起,如同夫妻一般。

    包拯:“那该如何?现在度支对各路只放钱引数额,不肯拨现钱过来。运来的钱,非是用钱引到储蓄所换,不许官府挪用。”

    杜中宵:“正是因为难办,才要想办法办到。不然我们手中没钱,事要怎么

    包拯:“文同是川地永泰县人,皇祐元年士。天圣士苏涣为其表叔,对了,其弟苏洵也甚有文名。文同善不但善诗文,还有一手好丹青,尤其善于画竹,特别是墨竹。若是用来刻版,必然极好。”

    正在这时,包拯走了来。见杜中宵坐在树椅上,一边小桌上一个搪瓷盆,盆里面放满了冰块,里面一把酒壶,还放了些瓜果。不由笑:“今日节帅好逍遥!”

    杜中宵:“应该要印了。胜州地近边疆,用铜钱易,容易境外。不过,钱引事大,不能随便就印。最好有巧手画师,心制版,除了防人盗印,也容易让百姓接受。”

    没藏氏当时生的是不是谅祚?当时生的是不是男孩?当时都说不清楚。党项有传言,谅祚其实是没藏家的孩,被抱中,指为元昊之后。这外人本不知,没藏氏当政,大家也不敢说。

    党项太宁令哥因新婚时妃被父亲元昊夺去,怀恨在心,怀利刃刺元昊重伤,最后不治。没藏讹庞杀宁令哥,又以没藏氏有为由,行不遵元昊遗诏,不让委哥宁令为国主,而等没藏氏生,即是现在夏国主谅祚。没藏氏由此而成为太后,临朝称制。

    杜中宵,把包拯说的理了一遍,虽然想不起历史上有这号人,他的亲戚倒是有名。苏洵是他表叔,那么苏轼就是他表弟了。突然起来,有成竹这个成语,好似与苏轼有些关系,莫不是就说这个文同的?有这么个人,还是自己属,刻个以竹为题财的钱引版,也是一桩趣事。

    各自落座,杜中宵:“龙图过来,不知什么事?”

    包拯:“此事巧了。即将到任的胜州推官文同,便就以书画名世,尤其善于画竹。”

    包拯:“度支司了本路印的钱引数额,前日还用火车运了印钱引的机来,并运来了作为本钱的铜钱。来问经略,可不可以印钱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