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65节(2/4)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原来如此。”田京

    酒过三巡,杜中宵对陈希亮:“录事庄还未到任,签判先代行录事参军之职。后日,到新城那里去,巡视地方,选则适合营田之,准备安排人营田。还有,新城筑好,城中如何安排,你拟一份书状到我这里。车站在那里,早搬过去,很多事就容易了。”

    连番大胜,河曲路兵不再是营田厢军,有了自己的军号。杨文广所为定远军,驻沙州。赵滋所为宁朔军,驻河州。张岊代替窦舜卿,所为安北军,驻胜州。这些军号多是来自于唐朝,曾经在附近驻扎的唐军番号,算是一传承。从布置看得来,宋军的主要防守方向,还是契丹。

    田京奇:“为何六个月是极限?现在招兵员不易,何不多练些时间?”

    这里一定要的,就是羊产业。此事杜中宵与李复圭商量过,有大致眉目。现在常平司的人已经到了,可以着手开始准备。工业和商业两条走路,才能弥补地方人太少的缺。移民实边,这话说起来容易,起来可就不容易了,先得地方能赚钱才能引到人。

    说到这里,杜中宵顿了一:“钱容易,但要让收到钱引的人心无怨言,乐于使用,却不是容易的事。最简单的办法,是朝廷税赋全用钱引,连现钱也不收,民间自然就会乐于使用。但河曲路这里却不能如此,朝廷已经免了三年的钱粮。要让民间乐于使用,只好靠常平司了。”

    陈希亮拱手称是。

    李复圭:“这是年累月练来的,随州来的旧军。新来河曲的兵员,还不到如此。节帅命新兵军营以六个月为限,练不成的,要么退回家乡,要么就编营田厢军。”

一桩难事,要常平司解决。度支司给了本路钱引数额,印制的机都运过来了,版也很快就会制好。印了钱引,去容易,采买货和发工钱,就是不小数目。如修到河州铁路的人力,说好了是计日发钱的,一直只记在账上,没有发钱。印来之后,会先发给他们。”

    河曲路有先天缺陷,赋税朝廷已经免了,司不能靠此提供朝廷信用。另一方面人太多市场太小,商业活动回收钱引受到限制。两条路都不通,钱引印来,很多就成为废纸。

    人少,市场就小,发去的钱太多,通货膨胀再所难免。一旦通货膨胀,经略司要一直用钱引购买民间资,发放工钱,钱引贬值,就会形成恶循环,最后不可收拾。

    司是保证钱引币值的关键,一方面赋税用钱引,保证钱引的信用。另一方面通过官方的商业活动,用货回收货币。只要回收钱引顺利,市面上没有拿着钱引买不到东西的况,才会一切顺利。

    这难题不是几句话就能解决的,此事不说,大家一起饮酒。见气氛过于严肃,便就压公事不题,说些闲话。

    田京站在城楼上,看着走过来的火枪兵步伐整齐,不只是脚步同起同落,就连手臂摆起来的度也一样整齐,叹:“未京城,就听人说河曲路军纪严明,行军时军阵整齐,数十里尤能丝毫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京城整训的禁军我也看了,哪里能够到如此!”

    杜中宵对包拯:“我和龙图也是如此想。与胡商贸易不难,但要想让他们用钱引,不是易事。常平多用心,近些日就要想办法来。不然等到钱引发去,过多过滥,重钱轻,就会民心不稳。”

    包拯:“此事重要。现在粮运来,再搬运到旧城这里,虚耗人力太多,越早越好。”

    杜中宵又:“除此之外,经略司要办些产业,贴补军中费。李判官与陈提举一起商议,到底办哪些产业,在哪里办,早作打算。”

    田京看着走过来的军队,中赞:“练成这个样,怕不是要几年时间!”

    李复圭:“其实用不了那么久。判官以后多到军校和新兵军营看一看,就知了。新来的兵员营训练三个月,就开始考试,合格的编正军,不合格的继续训练,六个月为极限。”

    陈旭来之前,就知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回收经略司发去的钱引。向杜中宵拱手:“官离京前,宰相和司特别待,最重要的是把发去的钱引,用货换回朝廷手中。官一路思索,河曲路民太少,如果只是设立商场,就怕回收不多。人数最多的驻军,他们吃穿住用都是朝廷供给,并不需要到商场去买货。百姓只有几万,如何得了这么多钱?惟一的办法,只有让来此贸易的番商使用。”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李复圭摇:“我随节帅数年前就在随州练兵,新兵营三个月开始选,六个月裁汰,是逐渐摸索来的。新兵训不足三个月,纵然选合格,基础却不牢靠,编正军会有隐忧。训过六个月,还不合格的,就很可能训不成了。行训去,得不偿失。世上人千千万万,各有自己脾,有的人就是不适合营当兵,行让他们上阵对军队没有好,不如去田。”

    城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