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71节(2/4)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三人带了随从,了新建的羊工厂,向数里外的胜州城而去。工厂不建在城里,是因为羊产业有一定的污染,理不好,气味难闻。这里刚好有一小湖泊,便从胜州那里挖了一条小运河来,通到湖泊。羊洗涤之后的废湖泊,沉淀之后,再通过排沟排回黄河。有工厂在这里,这个小湖泊今后就此废了。不过这个年代,一周边无人的小湖泊,又有哪个在意。

    一路上,李复圭和庄一一个待诏,对陶十七极是客气,称呼又有些稽。陶十七是伎术官,升到使臣后,一分使职专属他们,与武职系分开。大分伎术官使用的使职,属于东班,西班则是武职专属。由于这些使职多是酒坊、

    :“待诏哪里话?节帅钧旨,待诏在这里的日,一切费用从公使钱里从优支取。”

    陶十七:“今天又忙了一天,大事基本已经完成了,明天开始收尾。”

    陶十七:“这如何使得?我到这里,只是公事,如此客气,倒有些不安了。”

    这纺织产业属于经略司和胜州共同所有,赚的钱两者均分。当然,经略使例兼本路首州的知州,上司是同一个人,分的不必那么清楚。李复圭和庄了解了火山军的羊产业之后,都对这里寄予了厚望,对陶十七格外客气。看到了安装的尾声,两人一起陪在这里。

    :“我们在城里备了一桌酒筵,为待诏庆功。时候不早,这便就过去吧。”

    除了河曲路经略司和胜州的公使钱外,杜中宵作为节度使官,还有专属于自己节度使的一份公使钱。照常例,这份公使钱,应该杜中宵的腰包,是节度使的福利之一。杜中宵不缺这个钱,能剩就存起来,该,不能委屈了自己,也不能委屈了属。陶十七是跟在自己边的旧人,因为自己公务缠,杜中宵便让李复圭和庄两人招待,招待费从公使钱里

    酒库、毡毯之类,既跟陶十七这些人员的本职工作不符,也不雅观,只有弓箭库、军库少数几个使名稍微沾边。朝廷有意为他们新增一些使职,真正成为一个序列。许多人都提了自己认为合适的名字来,如火炮使、火枪使诸如此类,与弓箭、军等成一个系。

    一边说着,到了商场旁边的官酒楼,早有小厮领着,到了定好的阁那里。

    签判陈希亮、推官文同、司理参军张唐英早早已经等在这里,与陶十七相互见礼。

    李复圭连连:“好,好,待诏辛苦。”

    光靠朝廷拨来的钱粮,可过不上好日。以前的边路帅臣,都会各奇招,增产创收。以前多是利用权势和手人力,行各贸易,宋朝称为回易。贪财的大自己腰包,不贪财的,则作为军中的福利,给属额外的赏赐,改善军的生活。

官李复圭和胜州录事参军庄急忙一起过来,问:“待诏,如何?”

    这几位幕曹官,全是,若在以前,怎么可能会对一个伎术官如此客气。陶十七是随在杜中宵边多年的人,再加上这两年工业发展,伎术官的地位提,大家才聚在一起请陶十七的酒。

    了城,李复圭:“城西商场旁边,有一家官酒楼,胜州城里首屈一指。我们在那里选了一个阁,定了一桌酒宴,待招莫要嫌弃。”

    陶十七对:“这几日你们二人时常在此,着实辛苦,何必再破费?”

    伎术官以前地位低,没有什么惯用的尊称,常称待诏,是翰林院官员最常用的一个称呼。问题是这称呼现在用得太滥了,市面上画画的称待诏,碾玉的称待诏,就连理发的都称待诏。称陶十七待诏,确实是尊称,但一旦跟民间称呼联系起来,就让人哭笑不得。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不说待诏是节帅旧人,就单以公事来论,你把那工厂帮着我们建起来,一年不知赚多少钱财。这且不说,有了这工厂,周边的牧可以到这里卖羊,于百姓大有益。我们请些酒饭,正是理所应当。今夜城中还有几位官员,待诏一起认识一。”

    杜中宵显然不是个贪财的人,帅司产业,对军中是一个大项。火山军的羊产业,现在每年有过十万贯的收,官府这方面的商税就过万贯。那里都是手工小作坊,胜州引行大规模生产,一年又该赚多少钱?有了这些钱,很多事就好办了。

    李复圭和庄对陶十七没有合适的称呼,只能够如此。以陶十七跟杜中宵的关系,他们借几个胆也不敢亏待陶十七,更不要说,现在还求着陶十七办事呢。

    没有这个由,这些幕曹官想用公使钱到这最豪华的酒楼饮酒,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不用公使钱,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