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68节(2/4)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杜中宵笑了笑:“这就要看怎么说了。圣上的布置当然有用意,但都是明摆在那里,我们应该怎么,也是大局已定。与在胜州时不同,现在考验的,是我们的定力如何。”

    杜中宵:“重吗?此事本就是如此。自去年圣上大病,一直不佳。相公初兴庆府时,圣上心兴了一段时间,一切都好。后来狄青带大军横山,了诸般事,又病恹恹。如果,整训一切顺利,圣上心才会好起来。一有挫折——”

    饮了酒,杜中宵请几位吃了菜,:“在胜州时,也曾有过这样的日,几位大臣坐在一起,饮两杯酒,说些奇闻异事,一天的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只是那个时候诸事艰难,纵能偷得浮生半日闲,每日里还是有不知多少事压在上。现在回到京城,便不再似那个时候。”

    包拯:“我初回京城,倒不知圣上要如何。还请太尉赐教一二。”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韩琦,举起酒杯与众人喝了一杯酒。说到这个份上,众人心里都明白,此次两府的调整意味着什么。枢密院全是文臣,但都是有多年在边缰军事经验的,可以变革禁军。韩琦回朝为相,同样有与枢密院合的意思。正如杜中宵说的,必须一举成功,不能有任何疏漏。

    三人听了,一时间都没有说话,气氛一凝固了。

    杜中宵:“我练营田厢军,便是二十万厢军没了生计,在京西路营田,里面选三万人。现在无非故技重施,还是营田罢了。铁路修到了江陵府,荆湖北路通便捷,正是开发的好时候。狄青大军回京之后,便就重新整训。合适的编禁军,不合适的去荆湖北路营田。以西边江陵府、东边鄂州为中心,布置营田人手。同时编练禁军,对付南边的梅山蛮。禁军缺的人数,重新招募。”

    杜中宵:“横山战后,圣上答应把狄青一军调回京城,重新整训,心思已经非常明白。所以此次我为枢密使,就是要重新整训禁军,数年后与契丹一决雌雄。事在非常,必须一举成功!”

    杜中宵:“现在北据山,西包西域,又灭了党项,圣上想的还能有什么?无非是北战契丹,恢复燕云,浑一宇。灭党项一战,看来前几年整训的禁军,还无法与契丹大军为敌。反倒是韩相公带的赵滋所,从星星峡东三千里,俘谅祚,占兴庆府,更有可取之。圣上的意思,就是依河曲路军制,重新整训禁军。待得兵熟,与契丹战于燕云,恢复旧地。”

    杜中宵:“哪里是有成竹。这,牵动朝野上,不知多少官员将领牵涉其中,到时许多麻烦事。只是大计已定,我等照方抓药就好。起来容易,成与不成,但看天意。升我为枢密使,就是这件事的。好了自不必说,功在社稷。不好,那就蹉跎一生。”

    富弼:“太尉,圣上如此布置,必然有其用意,这几年只怕也轻松不了。”

    杜中宵:“已经禀明圣上

    韩琦、富弼和包拯没想到杜中宵说得这么明白,一时间都怔住,没有说话。

日未见,我们且饮一杯。”

    过了好一会,韩琦:“太尉的意思,此事成与不成,一生富贵就在此一举了。”

    赵祯胖,不太好。去年突然昏厥,此后数月时间神智不清,都是由朝臣理政事。文彦博的地位,也正是那个时候建立起来。此事朝中官员人人皆知,也不避讳,许多人都上书,让赵祯及时立宗赵宗实为太,以免不测。

    韩琦:“太尉,此事有没有禀报圣上?可是已经定来了?”

    包拯看了看几人,有些吃惊:“这可不是小事。太尉如此轻松,是有成竹么?”

    杜中宵:“不错,就是在此一举了。成了,便就回复汉唐故事,四海之皆为臣妾。不成,朝廷再想别的办法,我就很难再中枢了。”

    杜中宵:“开发两湖,当然要许多钱粮。这几年朝中的钱粮充足,只是攻党项费了一些。不对外打仗,仅是营田两湖,的应该不多。”

    韩琦:“如此,对天影响不小。而且数十万人南营田,需要的钱粮不少。”

    韩琦看了看富弼,沉:“太尉是不是我这件事看得太重了?”

    包拯:“禁军中许多将领士卒,自立国起,便举家从军。他们这些人,合适在军中的,着实并不多。要想整训禁军,必须先解决他们的去向。不然一作,京师不稳,还怎么整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