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16章(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永世一系的贵族并不存在。

    “一等代表大地主,一般家里有田三公顷以上就算大地主,三等则是占地一公顷以上,占地不足一公顷的,都是四等和五等,在宋朝都不算地主。”

    【人家何止一公顷,一公顷是一万平方米,就是一个一百米乘一百米的正方形,这么一说,是不是其实也不算很大?】

    “之前我们说过,田税是以田地大小为标准,宋朝在这基础上,上人照有无田地分为主和客,”伍华详细解释:“主要承担赋役的义务,客则不需要缴纳田赋。”

    【妈呀,一公顷以上就算地主了?那我们那些年看的乡村文学又算什么?我还以为地主都是大红灯笼和活着那土老帽】

    “大家对于宋朝的一个印象就是有钱,有钱到什么程度呢?它明明给辽国和西夏贡献了那么多金币,但是自己还是有钱养一堆不事生产的冗官、冗兵,普通民众的生活还没有特别差,甚至江南、两湖、川渝地区的人民生活的还很不错。”

    “对于有田地的人,宋朝也给他们划分了等次。”

    不古人多么希望能够从中获取信息,事实上,现代的贵族最多也就几百年的历史,还赶不上魏晋隋唐的世家。

    “宋朝主要的税收其实是来自于田税和丁税,另外就是继承自五代十国时期设立的杂税。”

    “有人可能会觉得,宋朝是增设了税收类,所以才获得了更多的税收,”伍华摇:“但是事实上,宋朝是继承了唐朝中后期的两税法。”

    “这要是放到宋朝之前的朝代去说,他们肯定会觉得不可能。”伍华说:“能够和宋朝人同频的,也许只有范蠡等个别成功的经济学家?”

    【大红灯笼挂里面的地主确实很有钱啊?觉超过了一公顷吧?】

    没有学过宏观经济学和货币金学的古人们确实不明白宋朝怎么会这么富裕。

    【难怪汴京那么多人讨生活】

    秋时期的范蠡有怀疑天幕说的是不是自己,主要是秋时期也没有经济学这个名词,范蠡也不是用这个份来认定自己。

人到底对了什么?才让他们的地位永固?我们能学吗?

    【但是商税也不能收太多啊?不然也没有人愿意经商】

    “宋朝之前的人肯定很奇怪,宋朝是从哪里来的这么多钱呢?”

    【这么说来,汴京的市民几乎都不需要田赋了?】

    【之前不是说过了商业发达吗,肯定是商税啊】

    更何况,所谓老钱没落和新钱崛起,一直都在变化当中。

    【这天的钱就那么多,宋朝怎么就到格外有钱了?】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