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62章(1/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李斯想得就更了,他自信虽然自己只是廷尉不是丞相,但这些事都会由他来落实。这些说起来其实与法家一向的主张有而驰,但那天谈,大王十分坦诚,与他们剖析了括天后的难。李斯现在的思路也转变了。

    其实过去百家学说都是从一国之地发来考虑的。周礼虽是天之礼,但那是八百多年前的事了啊,那时分封的诸国之间还有大片荒地呢,天也不会直接治理那些封国,大伙都是各各的。燕国被戎狄包围,史书上百年未载燕国之事,跟现在哪能一样。

    不止是法家,秦就是用任一家理论来治国,都得变,不变不行。

    毕竟是跟随荀学习的人,李斯对儒家经典也不陌生。大王那日摒退左右与他和韩非密谈,提到一词让他们琢磨:外儒法。

    韩非要的,是著书立论,作为官方教材,以后在学室里作为士必读之书,必考之经典来学习。当然,大王的要求不仅如此,李斯晓得韩非还另有任务,但那不是他能问的,大王似乎也不准备将其公开。

    至于李斯自己,就是要将秦律重新捋一遍,不必急在一时,但统一天后,陆续要改的地方,他得心中有数,也要符合这“外儒法”的理。

    不能将百姓迫至怀念六国而反,也不能宽纵百姓生,其中分寸,还需要他经常与治理轵亭的张苍,才能到心中有数。

    但是法家的脸面要,就算收了儒家的理,他跟韩非也不可能披上儒家的,所以就需要韩非好好动脑,把儒家的理论来,运用起来。

    至于说他们的理论中有一儒家的影,那也很正常,本都不需要向人解释的。

    他们的老师是谁?他们的老师是荀啊,去世不久,当今公认的儒家大宗师。作为弟,受到老师的影响难不合理吗?

    非常合理。

    他们三人,同门学习时只李斯与韩非有集,只不过一个韩国公,一个上蔡小吏,虽说在荀的一中他二人才学众,自然相,但份有别,李斯既没有韩之心,自然不会过于亲近。而张苍又是在李斯离开之后才追随了荀,对两位众的同门可谓只闻其名,不识其人。

    但现在,可以说三人已经被动绑定在一起,要为秦国大业而奔走了。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shibashuw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