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六章 我辈岂是蓬蒿人(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那王玄策嘴里不停诵念,一遍又一遍,声音越来越大,底气越来越足,腰板得越来越直,心中充满了自信,狂笑几声,立刻提笔将此诗录,细细的观了无数遍,这才小心翼翼的折起,收了贴的衣之中。好似从那首诗中传来一经他的全,令他不禁血沸腾。

    此时王玄策的两只睛,已然明亮的如同两枚灯泡了,目光灼灼的盯着夏鸿升,被夏鸿升的一番话说的激动不已,若不是有书院众位同窗,和山在这里,恐怕就要过去拉住夏鸿升大呼知己了。

    “夏师弟,你……你怎会知……”王玄策不明白为什么夏鸿升会知自己的心思,明明这些心思想的通达之后,就只有自己一个人知,连师尊和山都不知。

    此话一,王玄策先是一愣,接着便是喜形于,他此时正当少年,还不是往后那个一人灭一国的纵横捭阖巧如簧,临危而面不改的纵横家,见夏鸿升竟然直接给他指了一条明路来,如何能够不激?激动之,王玄策十分恭敬的向夏鸿升拱手作揖,腰来,郑重的说:“愚兄多谢夏师弟,指路之恩,当铭记于心,容日后再报!”

    却见夏鸿升笑了一笑,拱了拱手朝王玄策说:“王师兄若想学纵横之术,离开书院之后,且直去安拜见唐俭唐大人,之后,便看王师兄的努力了。”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颜师古苦笑着摇了摇,往旁边随意的一扫,便立刻有侍从迅速跑了过来。颜师古代了侍从几声,那侍从匆匆转跑回后山院,取了一个包裹来,匆匆往书院外面奔去了。而颜师古在看着侍从离开之后,便回到了自己的屋中,代一声无论是谁也不能打扰,关好了门,走到窗的书桌跟前,取一副绢纸来,顺手拿起了旁边的羽笔。刚要落笔,又幽幽一叹,放了羽笔,换上了笔来。

    蘸饱了散发着香气的墨,颜师古凝望着窗外愣神一会儿,继而突然猛的落了笔,笔锋一转,几个苍劲有力的蝇小楷便跃然纸上:“臣颜师古言……”

    一首改过了几个字的诗歌念罢,夏鸿升转即去,但愿这个王玄策,能够受到同样擅纵横之术的唐俭的赏识,不要再像历史上那样,从印度回来之后,就了无音讯,再无消息,一代纵横捭阖的奇才,最终却只落得史书上一个洛人氏,生卒年不详的字句。

    “呵呵,王师兄客气,世界很大,大唐其实很小,会需要王师兄这样的纵横之材的。小弟预祝王师兄学有所成,终成纵横大家,今日送别,当以诗赠之,与王师兄共勉。”夏鸿升大笑几声,继而朗声诵:“白酒新熟山中归,黄啄黍。呼童烹酌白酒,同窗无笑牵人衣。歌取醉,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涉远。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秦。仰天大笑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酒亦毒药。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知识的学习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才能够灵活地运用。王师兄对儒家没有过多的兴趣,执着于此,注定无所成就,不能久,相反,王师兄的兴趣在纵横之,专研于此,将来必定又是我大唐的苏秦与张仪。”

    而那一众学们,却全都狂了起来,这……这端的是一首好诗啊!诗里有积极奔放的生活,有慷慨激越的神,尤其是那一句“仰天大笑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听之闻之,如何不教人心血沸腾?!对,我辈岂是蓬蒿人!书生意气,被这一句话给彻底激发了来,一时间,满书院之中全都是“仰天大笑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狂放大笑来,徜徉肆恣,震人心,学们竟是被那首诗中少年狂傲的豪气燃,一个个变得朝气蓬,整座书院,似乎都重又焕发了生命一般,一番欣欣向荣之景象。

    颜师古看着书院中那一众犹如重又焕发了生命的草一般的学们,望向了夏鸿升已然远远离去的背影,此,也注定不会是一个蓬蒿人啊,书院太小,容不他,鸾州城也太小,容不他。他应当属于安,那个任你驰骋的地方,或许,有那么一丝可能,连安也不行,他的舞台,可能会是这个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