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998章 战前准备(2/3)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esp;&esp;在用兵人数和战略的方面,李世民这个征战的将军,其军事思想,绝对是要远超隋炀帝的。

    &esp;&esp;主动和被动,区别就是士气。战争就是这样,士气是胜败的关键因素。

    &esp;&esp;李世民动用的军队数量远少于隋炀帝杨广动用的,只动用了十万兵。给地方留了足够的镇守兵,而且还在扬州留侯君集,关中留秦琼等绝对忠于自己的将领,授以密旨,一旦现诸如世家叛的事,他不用回师即可平叛。他还把李牧招回来辅政,加了一层双保险。

    &esp;&esp;……

    &esp;&esp;李世民预计,至少两年,薛延陀是不会南的。而对句丽的战争,最多也就是两年。如果两年打不完,那基本上也是打不去了。因为现在储备的战争资,最多也就支撑两年,这还得加上今年秋收后,得到的粮草。

    &esp;&esp;另一边,李牧也传信扬州,让顾思之安排一半的运力,即可奔赴莱州,负责运兵。同时,他也让顾思之给倭国送信,命一休带领李重义在倭国训练的军队,即刻发兵新罗,不什么代价,一定要在新罗抢一个港来。

    &esp;&esp;讲武堂的一期生,也已经毕业,被李世民安排在了中军,唯有实战,才能真正磨练人才,李世民是将军,怎能不明白这个理。

    &esp;&esp;同时,李世民还派使者,分别联系薛延陀的几个大族的首领,施以分化之事。减缓薛延陀的团结,这样又能争取不少时间。

  

    &esp;&esp;为了这次战争,李世民也不惜豁去血本了。务府创建两年所积攒来的一百多万贯,他拿了一百万贯整,其中的一半,用来犒赏三军,而另一半,则是用来疯狂地制造军械。

    &esp;&esp;计划没有变化快,战争来得如此猝不及防,所有计划都要为之改变。海贸的事,虽然也很重要,但也要往后排了。毕竟如果没有李牧坐镇,海贸也没法行。

    &esp;&esp;唯一西边的隐患吐谷浑,去岁也以摧枯拉朽之势灭掉了。

    &esp;&esp;李大亮终于如愿以偿,从工尚书的职位上退了来,重新领兵了。李世民这一手安排,绝对是经过思熟虑的,李大亮擅练兵守城,曾作为县令时,靠一城老幼抵挡突厥骑兵,竟奇迹般地守住了。有他在,即便是李孝恭那边失利,也能凭借安城和京畿的留守屯卫,守住国都。

    &esp;&esp;没有像好大喜功的杨广一样,动全国之力。给百姓造成的负担远小于隋炀帝杨广造成的,所以隋炀帝征句丽时现百姓打断自己的手足来躲避征的事,这次没有发生,反而因为大唐万胜的自豪,青壮纷纷踊跃参加募兵。

    &esp;&esp;至此,打句丽就只剩了一个顾虑,那便是北边的突厥残和薛延陀,但李牧用了一手迁,提前引爆了突厥残的矛盾。在李绩,李孝恭的虎视眈眈之,阿史那思完成了突厥残清理,虽然这样也壮大了薛延陀。但是一个团结一心的东突厥族,战斗力还是有保障的,李世民对阿史那思施恩,送了不少粮草辎重,命他在河地区建城,以防备薛延陀南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esp;&esp;李世民一声令,整个国家机都运转了起来。

保夕,像寇土匪一样的生活。泥孰是大唐文化的定支持者,有泥孰在的时候,西北应该也不会问题。

    &esp;&esp;但是突厥人并不是很准成,所以李世民这次没有调定襄都护府的兵去打句丽,让李孝恭这个宗室大将坐镇西北,他才能真正的安枕无忧。

    &esp;&esp;从令到整军开,一共只用了一个月。三月底,张亮大军抵达太原,李世民移驾洛,正式任命太监国。代尚书令李牧辅政,特留房玄龄统百官,并任命李大亮为左卫大将军代替程咬金,戍守京畿之地。

    &esp;&esp;除了这几个重要人外,当年秦王府的所有谋士及武将,都随军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