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1章 黄袍(1/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见到王之仁前,朱以海一路上都在想这会是个怎么样的人。

    明末世,那些带兵的武将多为跋扈武夫,行事嚣张,既无军纪也无多少忠心可言,兵和匪很多时候并没有什么区别。

    比如说江北四镇,杰本是李自成的同乡兼旧大将,绰号翻山鹞,后来跟李自成掠来的继邢氏勾搭成,因为偷大嫂,最后只好投降官军,初授游击,积极参与对闯军的围剿,积功升总兵。后来李自成十八骑商洛,东山再起,一路打北京城,杰吓的由陕西经山西、河南一路逃到了山东,后来凭着手底的三万兵,九千骡搭上凤总督士英,移驻徐州,又搭上太监起潜,摇一变,成了拥立福王登基的定策元勋。

    可杰本就,骄横难制,国家危难之时,杰却还带兵伏击四镇另一位大将黄得功,还带兵劫掠江淮,最后杰却也死在了另一位嚣张跋扈总兵许定国的手里。

    而四镇的刘良佐受士英之邀请率兵往南直隶,更是沿途劫掠,无恶不,而他的兄弟刘良臣更是早在大凌河之战时就随祖大寿降清了。后来清军南,刘良佐也是直接就降清了。

    四镇中的刘泽清,崇祯末为山东总兵,闯军迫近北京时,崇祯急诏京勤王,可刘泽清却谎称坠受伤,招不奉诏。不久大顺军南山东,他立就率兵逃到江淮,在商议迎立新君时,他一开始附和东林党史可法刘宗周钱谦益等人表示愿拥潞王。

    后来得知黄得功、刘良佐、杰几大军已经和士英达成一致,要拥福王,便上就改变主意了。福王称帝后,开设江北四藩,刘泽清封东平伯驻守淮安、扬州,刘泽清在自己的防区肆无忌惮,扣留所有税赋不缴,甚至劫掠百姓,预朝政。

    但当清军南时,他的大军不仅没有丝毫抵抗,甚至还早早暗中投降。

    再比如湖北的左良玉,号称拥兵八十万,更是在弘光朝关键时刻,打起清君侧的旗号率军直攻南京。

    大明朝灭亡的原因有很多,但这些嚣张跋扈的武将们绝对有很大一项罪名。

    祖大寿、吴三桂等,这些大明的武将,就没有一个能让人赞同的。

    王之仁在崇祯末就是苏松总兵,在弘光朝为浙江镇倭总兵官,手统兵两万五,但他为国家大将,既没有在闯贼攻北京时,北上勤王,也没在清虏过江灭弘光时,率兵救驾。

    这样的一个总兵官,如何让人信服?

    大明朝的总兵官还是比较稀少的,尤其是挂印总兵官,不比清朝总兵多如狗,大明就算在崇祯时也不过二十来个总兵,挂印总兵更少。

    这样级武将以往的表现,实在是让人怀疑。

    要不是朱以海是个穿越者,知晓未来历史,他绝对很难信任这样的一个武将。

    以往的经历,无不表明王之仁就是个拥兵自重的军本没有把国家、朝廷放在第一位置。

    朱以海与王之仁初次见面,在宁波甬江招宝山的定海古城招宝山的威远堡,这里号称镇海要、甬江咽,海防重镇,素有浙东门之称。

    威远堡在招宝山上,是当年谭纶和卢中为了抗倭而修建的一座堡垒,城堡不大,周不过六百来米,比场大一

    朱以海登上山才发现,这威远堡既是海防要,居然还是一座寺庙。

    “当年倭寇犯边,袭击了舟山普陀山,总督胡宗宪便把普陀山寺庙的僧人等迁至此,于是这里便既是威远堡,也是普陀寺。”王之仁替朱以海解惑。

    招宝山上郁郁葱葱,当年胡宗宪戚继光谭纶等人在此抗倭击寇,不过此时早已远去了鼓角铮鸣,暗淡了刀光剑影,从嘉靖到如今,岁月磨去了许多,只留满山郁郁葱葱的林木。

    普陀寺后来也重回了舟山普陀岛,但这里依然还留有寺人佛像,甚至香火还兴旺。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shibashuw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