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187(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在当时的场景里,刘备或许真的说过这样的话,可真正让曹死吕布这一决定的,并非刘备的三言两语。

    作者有话要说:  [1]“昔日妾在安,已为将军所弃,幸得庞舒仗义相救”这句话引自《三国志裴松之注》之《英雄记》“(原句)妾昔在安,已为将军所弃,赖得庞舒私藏妾耳”,略作改动。

    说到底,曹所顾忌的,无非是吕布的“不安定”罢了。

    就算放在现代,这样耳,丝毫没有半契约神,动不动翻脸无,把事绝的人,也是被人厌恶远离的。没人愿意与这样的人合作。

    怕是曹本来就有杀吕之心,刘备不过是顺推舟,明哲保罢了。

    更遑论讲信义、重诺言的古代,若非利益牵扯,真的无人愿意与吕布这样动不动就反悔的人结盟。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姑且不说吕布背叛董卓,有很大一分原因是董卓对他动辄打骂,还丢武,险些把他刺死;单单只论吕布依附过的势力(同盟的曹与臧霸不算),除了丁原与董卓外,还有袁绍和张杨。……虽然最后都因为“布不安”,叛逃了,但他并没有对袁绍和张杨杀手。

    崔颂私猜测,这段记载大约是用了秋笔法。

    第141章 

    如此一来,唯一受诟病的“弑主”就只有丁原了。而其中是非,吕布与丁原的恩怨,外人无从知晓。历史上的吕布与丁原,也并非《演义》中的义父义关系。单凭这个就定吕布生死,似乎也略显草率。

    崔颂:“吕布此人, 虽反复无常, 到底有个优。”

    顺便……小崔议论曹杀吕的这段只是我个人的拙见,无任何考据价值。

    于是崔颂将目光放到吕布“本”上。

    [2]15个字引自史书《三国志》,是曹杀吕布前,刘备对曹说的话。

    .

学会了这个时代的人的思考方式,再回忆这段,顿时有了截然不同的受。

    崔颂微微一

    吕布此人,最大的缺就是旁人中的“反复无常”。“反复”到什么程度?明明同意了袁术结亲的请求,双方连程都走完了,甚至连吕布本人,前一秒还觉得女儿嫁给袁术是好事,把女儿送上了路——结果,听了陈登父三言两语的挑拨,立即叫人把女儿追回来,还把袁术的使者杀了。

    若论“背叛旧主,转投他人”,先后归附公孙瓒、陶谦、吕布、曹(过两年还会投奔袁绍、刘表)的刘备同样“战绩斐然”。可见于这个时代的人而言,良禽择木,顺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那么,是因为吕布杀了两任“前主”吗?

    曹听了崔颂的话, 没有直接应答,只拍了拍崔颂的肩:“此无人, 琮若有什么想法,尽可与孤说。”

    曹示意他继续说。

    崔颂自从有了这一猜测,就一直在琢磨:令曹对吕布起杀心的到底是什么,真的是吕布两次叛主,杀了丁原与董卓吗?

    然而,要说吕布“次次叛变都砍老板的”,这还真的冤枉了他。

    倒是想起当年陈背叛、己方告急时,是当时尚未投效自己的崔颂的说客,成功说服吕布退兵。

    明白了曹的想法,崔颂接来的言便有了思路。

    这倒有些理,毕竟无论哪个老板都不喜一个随时可能叛变,砍自己脑袋的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