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幸,这时朝廷派来主持赈灾的人,终于到了。
又去安奔走。然而
安确实穷,穷到京官的俸禄比同品秩的地方官低一半的地步。政事堂讨论的结果是——百姓手中余粮应当还能再撑一个月,赋税可免,赈灾却先不急。一来钱不够,二来这会儿去赈灾,你分不
来喝粥的是吃白
的还是真灾民。倒是可先放
要赈灾的风声,免得有人趁机哄抬粮价。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击
一章继续阅读!)
负责抓捕的人抓不到正主儿,正愁没法差。碰巧遇见他们运粮的车队,一合计——不是本地的,又是从土匪窝里
来的——行,就栽到他们
上吧。
从意识到江南将要闹饥荒,十四郎便开始奔走。先是借着云秀的法术,变化作幕僚提醒刺史尽早上奏,提请减免赋税,拨粮赈灾。预防富人趁机兼并土地,免得灾民灾后无以为生——后来才知,刺史
旁那些本地望族
的府员们,正等着这个搜购田产的好时机。
因扬州院留后意外过世,朝中一时寻不合适的替代人选,柳世番主动请求前往巡视。新上位的宰相们恰觉得他碍
,却又没有合适的位
安置他——他虽资历浅,但功劳是实打实的,还是当朝最年轻的宰相。让他荣养显然不成,把他调去主持
,又常觉得难以驾驭差遣他,思来想去,最好还是外放了吧。恰好他自请,宰相们求之不得,极力促成,很快,将柳世番调任扬州院的文书便
达了——当然,是调任,不是贬谪。放当朝宰相外任,自然少不得给他加节度使衔。于是柳世番便带着淮南节度使、宣歙、浙西观察使一大堆
衔,镇守扬州去了。
柳世番一离开安,人还没到,先六百里加急,向治
各县发了一连串的公文,其中一条恰是十四郎
过了的——命提前统计好可供征募的余粮,特别是向寺庙和当地郡望。这也是十四郎的计谋穿帮的起因。
柳世番自然也因此得知,有来历不明的提前一步,以朝廷的名义募集了衢州城中余粮。
结果才运到山,又被官军给没收了。
报官是不可能的。
十四郎又急又气,又觉着可笑,想到衢州都要人吃人了,他这个急着赈灾的人却遭遇诸多荒诞离奇的阻挠,也不知是该哭还是该笑。
而城中那些能吃饱喝足的人,还觉得天太平,并无衰颓丧
之相。殊不知城外早已到卖儿鬻女到地步了。
……从上到的官场,竟无一方把人的生死搁在心上。
衢州恰在浙西治,是柳世番的
辖范围。
十四郎脆带着云秀上山同土匪谈判——连骗带吓,九死一生,总算将粮草
回来。
十四郎痛定思痛,终于意识到,他唯一能指望的竟然只有民间自救。
这魄力和行动力令柳世番惊诧。
千辛万苦,结果还没送到灾区,便在途中被土匪给劫走了。
他先放风声去说衢州粮价飞涨,骗着粮商将余粮运过去。又假传朝廷旨意,令当地富
、寺庙统计存粮,等待朝廷收购。待这些粮
凑到一
,价格涨不上去时,拿
全
家财,再加上云秀资助的布匹、宝石、佛像……终于搜集了能救一时之急的粮草。
原来卖粮给他们的当地望族向家中官的亲戚打探此事,得知自己被骗,告到了刺史跟前。刺史又惊又怒,
令抓人。
他便也因此卸了遵纪守法的枷锁,开始怎么方便怎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