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此刻崔晔才发现,兴许不该怪烟年。
但在这世间,总有那么两个灵魂,是彼此相应而生的。
他跟烟年两个本就非一路之人,或许,只是或许,若没有卢照邻的存在,他们两人至少也会相敬如宾平淡一生,毫无破绽。
那天崔晔前去相送卢照邻,阿弦亦追城,这四句正是崔晔从她所持的
渐渐地再翻到他的诗集,从那看似隐晦的字里行间,知幽忧
仍旧知己一般,所思所
仍是同她心有灵犀似的。
烟年:“那天家里传来消息,说你回来了,我便知
此生再无别的
理。”
他的每一首诗她都似刻在心一样倒背如
。
崔晔看着肩颤抖不休,似哭似笑的烟年,忽然
:“关山客
路,
柳帝王城,此中一分手,相顾怜无声。”
烟年仿佛自言自语般,继续说:“我明知是不可能的,但是无可否认,我很钦慕他,可我从未对他有过任何表达,自诩他也是不知
的。后来嫁了过来,更加不大有机会见到,只那两次他来府里拜会老太太,以及我回家去偶然撞见过一回,他对我行了礼
好,我向他还礼,如此而已。”
崔晔见她停顿,不由问:“但是如何?”
在崔晔“殒命”羁縻州之后,烟年彷徨失措,回府暂歇。
同时烟年也窥知,他将一难以名状的牵念之
写在了诗中。
那些诗章,世人虽都朗朗上争相诵读,却不知其真意如何。
后来卢照邻因此诗狱,烟年
急之
,便请崔晔相助。
但烟年心不在皇室,是以竟决不肯。
“他来见我,劝我节哀。”慢慢地以手托腮,烟年的双眸朦胧,凝视着虚空:“他说你未必有事。但……”
两人的相见十分平常,只有当神相对的时候,才似能察觉彼此平淡的面目底
,相似的灵魂。
烟年微微一笑,手扶着额角,中的泪却扑簌簌坠落。
而烟年在第一次听说这首诗的时候就已经心通明。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击
一章继续阅读!)
隔着屏风,崔晔似笑:“我本以为这一首诗是他送给阿弦的……原来竟不是。”
烟年中
惊异之
。
来不及仔细分辨回答卢照邻,崔府就已经去了人,说崔晔“回来”了!
安城千千万万百姓、达官显贵都懵懂不觉,唱“借问
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又怎知
这里
掩藏着一个极大的秘密。
虽有惊无险放了来,那一
的病却也由此而起,因此细寻这其中的
纠葛,实在是无法可说。
谁知在飞雪楼上,卢照邻一时不自禁的《
安古意》,那引人注目的四句之中,偏偏嵌了烟年的名字。
烟年摇。
崔晔:“夫人如何回答?”
她原本未敢奢望,忽然间听得这样的言语,就像是轰雷,还分不清是惊是喜,
去
留。
烟年:“但他问我,若你当真不幸,我要不要跟他同去。”
不属于本该是跟他如此的这人。
连烟年也未敢确信。
卢氏只当她对崔晔一往,殊不知对烟年而言,若不是某一个人,其他的都是错。
那时候纪王已有意于她,暗中传信,卢氏亦知晓此事。
同时她又有一地悚惧,她知
此事怕是藏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