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201(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陆先生真是书生意气,不过这书生意气也的。现代那些捐赠贫困山区的好心人不也都是这样的?

    月满层城上,秋分御苑中。玉楼寒自迥,珠箔照还空。望今宵隔,同。此时折桂客,或在明光

    这么一枝笔,看崔燮写时也没短多少,或许都够抄一本书的吧?

    唯有公公府上持得住,请了个刚从真定来的秋喜班,在中午开宴唱戏, 连唱六天。他家不只没用那有名的班, 唱的也不是现在正当行的三国, 而是《西游记》。

    作者有话要说: 范文

    即便这么贵, 京里也有的是愿意一掷千金买这个风的人,请不到的也只好舍着面去别人家过节蹭戏。

    “好!好!好!”陆举人仿佛看到了多少贫家童拿着铅笔在桌上写字,渐渐念起书的模样,激动的都不叫他改诗了:“你从些慢慢把格律放来,回有兴致了再作一篇咏这墨笔的五律。不限用韵,不拘格律,不讲粘对——待作成了,我就从这拗律讲起,教你作古风诗。”

,又要开槽,反而贵些。若是不讲究写得舒服不舒服,自己买了笔芯回去用草纸裹、麻绳缠上,也是能写的。”

    陆举人听的都不会算数了。一枝最便宜的笔要三分银,纸是六分银一刀,这铅芯一斤才三钱银

    ——那香都不能是崔家搞的穷四合香, 而是要爇上沉檀之类上好的香块, 一场宴光烧香就能烧掉几十两纹银。

    《中秋望月柬董玄宰太史》

    虽然常有人用眉笔、用木炭写字,可是那样的东西不能当正经笔用,只能写大字,也不容易去,这个细细的墨条笔却不一样了。这真是能让蒙童、书生都用的起、用的上的东西!

    他抓着那支笔问:“你想没想过把这些笔施赠给穷人?”

    明·区大相

    崔燮笑了笑:“这笔才刚试来,还没正式烧起来呢,现在暂就是咱们自家用,还在小启哥他们家的书店外摆着,任贫寒学抄书用。将来家里建起窑,自己能成百斤地烧来了,再请先生送到各个社学,好叫更多孩读的起收。”

    他家里收了许多帖,都是请他晚间去听《三国》的。人家用的不是在黄家园拉了一天票的班,就是晚上扮过三国五人名伎,他请的这个班才刚京,光从名声上就输了人家一筹。要是把筵席开在晚上,人家家

    一说又想他家过得也不大好,不然也不会从用笔上都要省钱,便改说:“我今年的束脩不要了,跟你换成这样的笔可好?我家乡那里与北直隶各地多的是穷的连社学都上不起的人家,我想将这笔施赠给那些穷乡村里的社学,总也是咱们读书人一片心意。”

    第121章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肃这也是无奈之举——

    给居安斋唱过三国戏班的五家班被请的最多,晚间拉票时扮作三国人的伎女更是风光无限, 无数人争着请到家唱曲。五人的价都扬到了百余两银一天, 还要主家香布烛,备四面人屏风才肯场。

    崔家的中秋是以平平淡淡的家宴开始, 以一篇作业和展望未来的学习计划结束, 别人家却不能这么过。那些有钱的官宦人家,不只八月十五, 前后几天都要遍请亲友, 搭台唱戏, 大摆筵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