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327(1/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而是归正的意思,就是劝导君心去非而归正。

    程曰:“天之治,系乎人君之仁与不仁耳。”孟此言便是告诉公孙丑,唯有大人君才能劝导君主,导君心由不正归于正。俗话说“上梁不正梁歪”,风气从来都是自上而改变的,逮至国君心正,臣自然跟着归正,国家便无不治。

    看见这题目,崔燮就犹如看见了第一场考试的“不解于位,民之攸塈”,心中油然冒一句“皇上,臣妾又要忠言逆耳了!”

    他将题目着制艺文的方式分析一番,也像时文破题般简单有力地,借着中涌动的那意气,势如破竹般写了开篇一句:“天无心外之治,人臣之正,君惟求诸心而已矣。”

    作者有话要说: 昨天就忘了写作者,在齐闻韶是吴宽的好像说过了?

    诗经那篇作者叫何棐(念匪)

    论“君正莫不正”,作者张怀

    第191章

    议论文三要素, 不过是论、论据、论证, 现代小论文这么写,拿到古代的论文其实也能这么写。论又不像制艺文那样有固定的破题、承题、起讲、八比、大结之类的结构, 只要布置好起承转合, 论证得足够周密, 拿的论据都自经书史册,尽力到无一论无来就行。

    至于论证手段方面, 完全可以用现代议论文里总结的手法。

    崔燮从在林先生家读书时就这么写, 从县试一路写到乡试,成果斐然, 没有一个考官挑他的不是, 那这法就能用, 能接着用到殿试去。

    他简单梳理思路,拟大纲,从“天无心外之治”论起——

    君心是治国之本。而若一开始就明言君心的重要,虽然有开门见山的好, 却也显得生直白, 不如竖个靶来打, 用别的治国之法给自己“君心”论垫脚。

    治国本来是靠贤人,以人行政,以政图治,若所用的人与政法还不足以理清四方,便该用法律约束诸臣与百姓,奈何要依赖君心方寸之地呢?

    因为“天无心外之治”!

    君心是本, 御臣治国之术是末,没有其本不正而能致其末正的。臣如不能导正君王心中不正之,又怎能让君王以正治国?

    所谓恪君心之非,就是引导君王之心归于仁义。孟曰: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人所异于禽兽的就是仁义之心,仁义是天赋与人的,也就是人心中的“正”。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shibashuw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