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妹:楚家亦无消息,妹夫吉人天相,必定无事,你与芝雅早日归来要。”
“这是什么?”钟应好奇看他。
他困惑的拆开,发现这是郑家兄给郑婉清寄去的书信。
他托运了行李,抱着纸箱通过安检,登上了回国的飞机。
如此我行我素的脾气,钟应已经习惯了。
“楚老板!”
“你们终于来了。”
寄信人的字迹犷洒脱,钟应格外陌生。
说完就走,仿佛他没多少留念和悲伤。
楚慕仍是一副自由散漫的样,如释负重般将手中怀抱已久的纸箱,
给了钟应。
一叠黑白的旧照片,留了郑婉清和楚书铭年轻时候的
影。
钟应在机舱温柔的阅读灯,取
纸箱,打开了那些楚慕好好保
却说“不要了”的东西。
钟应将它好好放在一边,继续翻看,发现了几封郑婉清收件的中德双语信封。
没想到,楚慕早就在值机台等候着他们。
东西不重,却牢牢闭了箱
,钟应没法腾
手来瞧瞧都是什么东西。
去聆听,遥远特豪森集中营奏响的无声乐曲。
此时却有了绝佳的去。
弗利斯声音满是困惑,“你想在中国版它?”
“五妹:奥国邮往来多年,为何不归?”
他郑重的说:“欧洲无法存在的《纪念》, 就让我们来接纳它。”
不知他在示意自己不会回去,还是在说拜拜。
满了整整一排书架的白底黑字自传, 在安静华丽的图书馆不染纤尘, 却无人问津。
它能够翻译成中文,摆放在清泠湖博馆合适的位置, 与遗音雅社一起, 与楚书铭、郑婉清一起, 等候着参观者的驻足聆听。
“五妹:世事难料,你无事便好。惊闻你们留奥始末,已酌请领事协助,盼能寻到妹夫踪迹。”
这封楚书铭写给郑婉清的家书,满是闲聊,应当是郑婉清小心收藏,不舍得丢掉的重要信件。
再往里面,是几封保留至今的竖式书信。
“致吾卿卿:杨柳垂垂风袅袅,不若相携赏去?”
钟应信纸,翻开便见到了遒劲有力的
笔字——
钟应大声喊他,“什么时候回中国,给我打电话。”
那是他们从国带走的记忆,钟应见到一家三
无忧无虑的笑容,还能看到幼时的楚芝雅,个
矮矮,年纪小小,一本正经的抱着琵琶。
“他们会替迈德维茨先生守住他对楚先生的回忆,也会替迈德维茨先生找到一群懂得这份义的读者。”
也许只有在漫的旅途中,才适合打开陈旧的回忆。
“那么, 我能请您同意我们翻译迈德维茨老先生的自传吗?”
“我无法承诺它能否顺利版。”
楚慕并没回,抬手挥了挥。
维也纳国际机场, 钟应和樊成云依旧轻装简写, 唯独带上了两把远离故土七十余年的木兰琵琶。
每一封信,都间隔了几个月甚至几年,足够知当初跨国通讯的困难。
“昨天给我打扫卫生,我看有些东西不要了,就送给你吧。”
樊成云真诚恳切的说,“但我可以保证, 它会
现在最适合它的博
馆。那里有遗音雅社的故人、遗音雅社的藏品, 还有一群心系历史、愿意为逝者献
一生的可
守护者。”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击
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