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化生产为例,过去国家搞的小化
,规格基本都是年产3000吨至5000吨合成氨,加上12000吨至20000吨碳酸氢铵。如果建一家年产5万吨合成氨的中型化
厂,它的能耗会远远小于10家5000吨级小化
厂的总和,显然是更为经济的。
一个大厂比一个小厂
效率更
,这个规律对于大多数的工业生产都是适用的。
但在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国家并没有大力建设大中型化厂,而是遍地开
地建设了一批小化
厂。在
凡想来,这主要是因为大中型化
厂的设备技术要求更
,国家没有能力建设这么多大中型化
厂,所以不得不先用这些小化
厂来满足需求。
产品销售到本地,以保护本地企业的经营。
“还有这样的说法?”凡这回是真的吃惊了,这可是他从来没有想过的一个角度。
“所以我一直叫你不要翘尾,你对于化
生产的了解,还只有一
呢。”
逸平摆
一副
莫测的样
教训
,
凡甚至能隐隐听
他语气里带着一些幸灾乐祸。
更何况,一家厂的
理成本、职工人数等,都远远少于10家厂
,这样节省
来的费用也是非常可观的。
除了商品的动之外,人员的
动也是如此。有时候国家
委想从省里调一个人才到中央工作,都会遭遇各
阻力,最后不得不拿
一些好
与地方
换,这才能够如愿。
可听逸平的意思,似乎建设小化
厂反而比建设大中型化
厂更有效率,这就超
凡的知识范畴了。
“如果全省只建一个大化厂,化
从省城运到最远的地县,销售价格连运费都挣不回来。”
经济学上有个概念,叫规模效应。这个概念,最早就是从工业生产中来的。
“更远一些地县呢?”凡又支招
,“我听徐厅
说过,咱们省总
来说是缺化
的,尤其是缺
素,如果在全省范围
销售,区区4万吨应当是没问题的吧?”
唉,看来自己过去这大半年时间里的妖孽表现,给老爸的心灵造成好几亩的影,现在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自己的知识盲
,老爸就忍不住要得瑟了。
逸平见
凡服
,这才解释
:“运到其他地县去,当然没问题。但算上运费,我们的利
就没有了,甚至还可能会
现亏损。过去国家搞小化
,你以为是因为建不了大化
厂吗?每个县建一个化
厂,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节省运费。
凡刚刚穿越过来的时候,对于当
的
制也是很陌生的。但经过这大半年时间,他已经有一些常识了,
逸平稍透了
风,他便猜
了真相。
“爸,我啥时候翘尾了?你的遗传基因里也没有尾
这一项吧。”
凡陪着笑脸说
。
后世的很多年轻人不理解“改革开放”这四个字意味着什么,就是因为他们不知,我们是从什么样的
制中走过来的。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击
一章继续阅读!)